缩略图

浅析儿童家具中的模块化设计

作者

郑艳玲 郑月月

长春理工大学 130022

引言

儿童成长迅速,对家具的功能与尺寸需求不断变化,传统儿童家具普遍存在功能单一、寿命短、难适应成长等问题,易造成资源浪费。随着可持续理念的普及,模块化设计凭借其灵活性、可变性和可扩展性,为儿童家具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探讨模块化设计在儿童家具中的应用原则与创新策略,旨在推动家具实现“伴随成长”,提升实用性与可持续性。

一 模块化设计的内涵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将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独立、标准化、可互换的功能单元(即“模块”)的设计方法。这些模块通过特定的接口和连接方式进行组合、重组或替换,从而构建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完整系统。

其核心内涵与特征主要体现在:

可分解性:将整体家具分解为多个具有独立功能或结构的模块,如床架模块、储物模块、桌面模块、装饰面板模块等。

可组合性:各模块之间能够按照预设的规则或自由创意进行连接和组合,形成新的整体形态或功能配置。例如,多个储物模块可以横向或纵向堆叠。

可互换性:相同接口的模块可以相互替换。例如,不同颜色、图案或功能的桌面模块可以更换到同一桌架上。

可扩展性: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模块,以适应规模或功能的变化。例如,通过增加侧板模块来延长床的长度。

标准化:模块的尺寸、接口、连接方式等遵循统一的标准,确保不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换性,是实现模块化设计的基础。

独立性:每个模块在设计上尽可能独立,其功能、制造和维护可以相对独立进行。

模块化设计可以结合产品的功能和结构,从而能够快速便捷地开发,产品拆分便捷也就意味着升级换代容易,回收和维修容易,能够进行资源重组,相对延长使用寿命。将其应用于儿童家具,能够精准地回应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动态需求。

二 儿童家具中的模块化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这是儿童家具设计的首要原则,模块化设计必须确保:模块间的连接结构必须足够牢固,所有模块的边角必须进行充分的倒圆倒角处理;连接处避免设计过大的缝隙,防止夹伤手指;避免使用易脱落的小零件,防止误吞风险。所有模块材料必须符合儿童产品安全标准,使用无甲醛、无重金属、无刺激性气味的环保材料。

2.2 成长适应性原则

儿童家具设计应该能够适应儿童成长和变化的需求,应具备可调节性和可变化性,在功能的设计使用上必须要突破传统,进而形成多功能化的态势,以满足儿童的不同阶段和活动的要求。设计需预见并满足儿童从婴幼儿到学龄期甚至更长时间段的使用需求,通过可调节的模块或可替换的尺寸模块,适应儿童不断变化的身高和体型。

2.3 易用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模块的拆装、组合、调节过程应简单、省力、直观,有清晰的图文或视频指导,降低家长的使用门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设计适合儿童力量和认知能力的连接方式,鼓励年龄稍大的儿童参与简单的组装、更换装饰模块等活动,增强其动手能力和成就感。

2.4 趣味性与启发性原则

模块本身或组合后的整体形态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利用丰富的色彩和可更换的图案模块,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集成涂鸦板、磁力墙、积木插孔等互动功能模块,将家具变为游戏和学习的工具。自由组合的特性本身就是对儿童创造力的极大鼓励,让他们像玩大型积木一样“设计”自己的家具和游戏空间。

2.5 可持续性原则

通过模块的更换、升级、重组,显著延长家具的整体使用寿命,单个模块损坏可单独更换,无需更换整件家具;功能模块可升级。优先选用可再生、可回收材料,并优化模块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

三 儿童家具中模块化设计的创新策略

基于上述原则,可以发展出多种创新的模块化设计策略,以实现儿童家具的功能多样化和体验升级:

3.1 功能重组策略

将家具的核心功能分解为独立模块,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实现“一物多用”或功能转换。可以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多个产品进行不同的组合,也可以通过产品部件的模块化重组设计来适应当前情况。比如设计一款核心框架(如带储物的床架),通过添加/ 移除不同模块实现功能转换:添加床板和护栏是婴儿床;移除护栏、降低床板是幼儿床;移除床板,添加书桌面板和椅子模块,同一框架可变为学习区;部分模块拆下可作为沙发或游戏桌,以此提升家具的利用率和生命周期。

3.2 尺寸可调策略

设计具有线性或阶梯式调节能力的模块,使家具尺寸能随儿童成长而动态变化。采用螺旋升降机构或多个预设高度卡槽的桌椅系统,家长可轻松调节桌面高度和座椅高度,适应不同年龄段。床具设计可加长/ 缩短的侧板或床头板,通过增减模块或滑动扩展来改变床的长度。

3.3 自由组合策略

将家具分解为标准化的几何体模块(如立方体、圆柱体),通过安全、稳固的通用接口实现高度自由的堆叠、拼接和重组。可以设计一系列不同尺寸、不同功能的立方体模块。儿童和家长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将它们组合成床、柜子、阶梯、小房子、游戏台等,空间布局随心而变,极大地激发创造力和游戏乐趣。

3.4 界面可变策略

将家具的“表面”或“界面”设计为可轻松更换的模块,实现外观和部分功能的快速更新。储物柜、书架或书桌的前面板采用磁吸、卡槽或魔术贴等方式固定。提供多种主题或材质的面板供选择和更换。这不仅满足了儿童审美变化和个性化需求,还能将家具变为学习工具。

3.5 情境构建策略

预设一系列能共同构建特定游戏或学习情境的模块套件。比如设计“小小商店”套件:包含可组合的货架模块、收银台模块、商品展示模块和招牌模块。儿童可以利用这些模块搭建自己的商店,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类似地,可设计“医生诊所”、“太空站”等主题套件。

这些创新策略不仅解决了传统儿童家具的痛点,更将家具从被动的“使用品”转变为主动的“互动平台”和“成长伙伴”,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可能性和乐趣的成长环境。

结语

模块化设计为儿童家具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它通过可分解、可组合、可互换的模块,有效解决了传统家具功能单一、生命周期短、难以适应儿童成长等问题。在遵循安全性、成长适应性、易用性、趣味性和可持续性等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在“模块化”的设计中更加注重人的情感化设计,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人为主体的模块化设计策略。能够创造出真正以儿童为中心、伴随其成长、激发其潜能的家具产品。

参考文献

[1] 贾建晖 . 儿童家具可成长性设计探析 [J]. 居舍 ,2024,(07):18- 21.

[2] 高玉成 . 模块化产品艺术设计方法的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2,(14):173-175.

[3] 蔚建元. 儿童家具的趣味性与可成长性设计[J]. 包装工程 ,2024,45(06):367-370.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24.06.039.

作者简介:

郑艳玲(1978.5),女,辽宁省昌图县,汉服务设计,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郑月月(2001.4),女,山东省菏泽市,汉产品设计,硕士研究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