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
肖丽文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技术为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广阔的空间,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实现劳动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深度利用,成为当前劳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化对劳动教育资源的影响
(一)拓展资源获取渠道
数字化打破了传统劳动教育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来自世界各地的劳动教育资源,包括劳动技能视频教程、劳动模范事迹报道、劳动文化展览等。例如,在线教育平台上汇聚了众多专业人士录制的烹饪、木工、编程等劳动技能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
(二)丰富资源表现形式
数字化技术使劳动教育资源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资料外,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为劳动教育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以 VR 技术为例,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工厂的生产流程、农田的耕种过程,增强对劳动场景的直观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
数字化平台为劳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企业、社区等不同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劳动教育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同时,教师、学生、劳动者等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劳动经验和心得,促进劳动教育理念的传播和更新。
二、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的现状问题
(一)资源整合缺乏系统性
目前,数字化劳动教育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部门开发的劳动教育资源各自为政,存在重复建设、标准不一等问题。例如,一些学校开发了校本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与其他学校的资源难以兼容和共享,导致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
(二)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数字化劳动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资源质量也参差不齐。部分资源存在内容陈旧、错误百出、缺乏实用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一些商业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制作了一些低质量的劳动教育产品,充斥市场,给学生和教师选择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教师数字化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在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数字化素养还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一些教师对数字化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无法有效地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资源整合和教学应用。此外,教师在资源筛选和评价方面的能力也有待提高,难以从海量的资源中筛选出优质、适合的教学资源。
(四)资源利用效果不佳
尽管数字化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但在实际教学中,资源利用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不够重视,导致资源闲置浪费。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学生在使用数字化资源学习时往往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三、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策略
(一)建立资源整合平台
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平台是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该平台应具备资源上传、下载、搜索、分类、评价等功能,能够整合来自不同渠道、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资源。同时,平台应制定统一的资源标准和规范,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兼容性。例如,教育部可以牵头建立国家级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平台,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将本地本校的优质资源上传至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二)加强资源筛选与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筛选与评价机制,确保整合的资源优质、适用。可以组织专家、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参与资源评价,从内容准确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等多个维度对资源进行评估。同时,建立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淘汰过时、低质量的资源,保证资源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三)促进多方合作共建
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需要学校、企业、社区、家庭等多方共同参与。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标准等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的劳动实践基地、志愿者服务等资源,拓展劳动教育空间;与家庭合作,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劳动教育,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的手工工坊合作,邀请工匠师傅到学校开设手工制作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四、数字化时代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路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线上,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教程、参与在线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小组协作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个性化学习支持
数字化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进度、学习兴趣等数据,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在烹饪课程中的学习情况,为其推荐不同难度的菜谱和烹饪技巧视频,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烹饪水平。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劳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数字化资源可以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模拟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降低实践成本和风险。同时,结合实际生产生活场景,组织学生开展真实的劳动实践活动,将数字化学习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四)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改革
建立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可以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同时,注重多元化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五、结论
数字化时代为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建立资源整合平台、加强资源筛选与评价、促进多方合作共建等策略,可以实现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评价改革等路径,可以提高劳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数字化优势,推动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念、良好劳动习惯和较强劳动能力的时代新人。同时,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劳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梅丹. 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图景与推进 [J]. 教学与管理 , 2025, (09): 12-18.
[2] 叶秀丹 , 柳一花 , 缪博宁 , 等 . 数字时代学校劳动教育模式及其建构路径 [J]. 新教育 , 2024, (31): 12-14.
作者简介:肖丽文,1978 年7 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 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