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路线及路基设计关键

作者

高景柏

烟台鲁源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引言

公路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路线及路基设计作为公路工程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性能、安全性、经济性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科学合理的路线及路基设计能够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公路工程路线及路基设计关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路工程路线布设关键

1.1 确保公路流畅性

平面线形是公路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合理的平面线形设计能够保证车辆行驶的流畅性。在设计中,应以曲线为主,因为曲线能够更好地适应地形变化,避免过多的高填深挖,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与直线相比,曲线可以避免因长直线带来的视觉单调和驾驶员疲劳,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例如,在山区公路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曲线半径和缓和的曲线长度,可以使车辆平稳地通过弯道,减少车辆的侧向加速度,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纵面线形反映了公路路线在垂直方向上的起伏变化,它对车辆的行驶性能和燃油消耗有着重要影响,并需要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视距和足够的坡度。在纵面线形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竖曲线半径和长度,以满足视距要求,以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坡度的设计也应根据车辆的行驶性能和交通流量进行优化,避免出现过陡的坡度,减少车辆的爬坡难度和燃油消耗。例如,在连续上坡路段,应设置爬坡车道,为重型车辆提供专门的行驶通道,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1.2 保障公路安全性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等,它们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明确的信息指引,引导车辆安全行驶。例如,在交叉路口、弯道、陡坡等危险路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减速标线,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护栏的设置可以防止车辆驶出道路,减少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在设计交通安全设施时,应根据公路的等级、交通流量和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公路工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路段,如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等,这些路段的设计需要特别考虑安全性。在桥梁设计中,应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和通行能力,合理设置桥墩位置和间距,避免对水流和航道造成影响。隧道设计应考虑通风、照明、消防等设施的配套,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行驶环境。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应保证各方向车流的顺畅转换,减少交通冲突点,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1.3 兼顾公路经济性

公路工程的建设成本与工程规模密切相关,因此在路线布设时应合理控制工程规模,在满足交通需求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的路线方案,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和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公路的运营成本包括养护、管理、燃油消耗等方面,路线布设应控制这些因素,降低公路的长期运营成本。例如,合理的线形设计可以减少车辆的磨损和燃油消耗,降低养护成本。在路线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频繁的变坡和急转弯,减少车辆的制动和加速次数,提高车辆的行驶效率。此外,还应合理设置服务区和收费站等设施,方便车辆的使用和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二、公路工程路基设计关键

2.1 路基设计基础考量因素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基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路基设计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土壤承载能力及排水系统等多方面因素。在地质条件方面,应详细勘察路基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路基类型和施工方法。例如,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需要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换填、排水固结、加固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土壤承载能力是路基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应根据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合理确定路基的填筑高度和压实度要求,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2 路基类型选择

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基可分为路堤、路堑等不同类型。路堤适用于地势较低、需要填筑的路段,其设计应考虑填料的选择、填筑高度、边坡坡度等因素。填料应具有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避免使用有机质含量过高、膨胀性土等不良填料。填筑高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合理确定,同时要考虑路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边坡高度等因素进行设计,确保边坡稳定,防止边坡滑塌。路堑适用于地势较高、需要开挖的路段,其设计应重点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在路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岩石的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合理确定边坡坡度和开挖方式,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如锚杆、锚索、挡土墙等,确保边坡稳定。

2.3 高边坡、陡坡路段设计要点

高边坡、陡坡路段是路基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运营。在高边坡、陡坡路段设计中,需特别关注稳定性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塌方。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有挡土墙、护面墙、锚杆框架梁等,这些措施能够直接承受边坡的土压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生物防护措施主要是通过在边坡上种植植被,利用植物根系的加固作用和植被的覆盖作用,减少水土流失,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在高边坡、陡坡路段设计中,还应加强排水设计,设置合理的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及时排除边坡上的积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三、设计难点与挑战

3.1 地形复杂

公路工程常常穿越不同的地形区域,如山区、平原、丘陵等,地形复杂多变给路线及路基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山区公路设计中,需要克服地形起伏大、坡度陡等困难,合理选择路线走向和路基形式,确保公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在平原地区,虽然地形相对平坦,但需要考虑排水和软土地基处理等问题。

3.2 地质条件多变

地质条件是影响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如软土、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时有发生。在设计中,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路基的稳定性。例如,在岩溶地区,需要对溶洞进行探测和处理,防止路基塌陷。

3.3 施工难度高

复杂的路线和路基设计往往会导致施工难度增加,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例如,在高边坡、陡坡路段的施工中,需要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结论

公路工程路线及路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地质、交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路线布设的关键在于确保公路的流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路基设计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土壤承载能力及排水系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路基类型,加强高边坡、陡坡路段的稳定性设计。设计应遵循生态环保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以应对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施工难度高等挑战。未来,应不断加强公路工程路线及路基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推动公路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侯旺高.公路工程设计中路线布设及路基设计分析[J].工程管理与技术,2025,7(3):4-6.

[2]许建芬.路线布设与路基设计的公路工程设计要点分析[J].建筑与施工,2023,2(9):3-4.

[3]胡哲.简析公路工程设计中路线布设及路基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22,4(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