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教学策略

作者

廖恒垚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太坪完全小学 441500

引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国家统一编写的权威教材,在传统文化内容的编排与呈现上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以及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特点

1. 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涵盖了诗词歌赋、成语故事、历史典故、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古代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材内容逐步深入,呈现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特点,比如一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对韵歌》《姓氏歌》等歌谣形式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传统文化;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逐渐增加了《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著作的选段,以及《景阳冈》《红楼春趣》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注重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融合

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线结构,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中,比如三年级上册的“金秋时节”单元,选取了《古诗三首》等课文,让学生在感受秋天美景的同时,体会古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传承中华诗词文化;五年级下册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图文并茂,增强文化体验

教材在插图设计上别具匠心,采用了大量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图片,如传统年画、剪纸、窗花等,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一年级上册识字课《口耳目》的插图采用传统年画风格,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一年级下册《剪窗花》一课配以精美的窗花图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知。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价值

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学习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比如学习《端午粽》一课,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2.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传统文化元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学习这些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比如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民间艺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孝道、仁爱、忠诚、诚信等,学习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能够汲取其中的道德养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比如学习《朱德的扁担》一课,学生能够感受到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习《弟子规》中的经典语句,学生能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策略

(一)诵读经典,培养语感

诵读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经典诗词、文言文等,组织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如停顿、重音、语调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比如在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读物时,教师可以采用领读、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法能够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内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表达爱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的共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对孝道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体验

部编版教材中增添了许多新的教学板块,如“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板块,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在教学《剪窗花》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剪窗花”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武松打虎”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并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使学生了解经典文学著作中英雄人物的形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经典书籍和文章,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视野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红楼春趣》一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在学习《论语》选段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论语》全本,让学生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结论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具有重要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诵读经典、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拓展阅读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荣,刘东东.浅谈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部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为例 [J]. 书法教育 ,2025(1):48-55

[2] 贾欣欣 .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策略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引文版 ) 教育科学 ,2025(4):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