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美丽江苏建设研究
陈赟
中共盱眙县委党校 211700
引言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作为加快建设美丽江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开展该部分的美丽建设工作并取得应有成效成为必须讨论的议题 [1]。对此,应在深度把握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具体情况之后,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和生态环境,突出盱眙段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后,构建“打造生态廊道、建设主题园区、提升服务品质、培育新型消费业态”等举措体系,通过整合并协同多方主体的力量,确保该段生态建设项目的工作有序、高质推进。以此,为加快建设美丽江苏做好充分的工作并打下深厚基础,从而确保该段项目建设契合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设措施。
一、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介绍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是当地政府按照“一年搭框架、两年出形象、三年创示范、五年展盛景”的目标,聚力打造人文、生态、富民、宜居的综合性画廊,努力将百里画廊建设成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精华空间、美丽淮安高质量建设示范区、大运河沿线最美旅游目的地”。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选择大运河沿线精华段 125 千米,东起淮安船闸,经里运河、京杭运河至五河口,向南经二河、洪泽湖大堤、蒋坝、马坝、官滩至老子山镇龟山村,规划范围涵盖4 区1 县14 个乡镇(街道)和85 个行政村。
作为淮安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东起对头村,经过马坝镇、官滩镇,连接至龟山村,路线全长为 112.2 公里。该项目以“湖山胜境”为定位,依托环洪泽湖公路建设、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建设等打造内外联系通道。在此过程中,还会实施退圩还湖、人湖河道整治修复等工程,以此打造特色景观节点。从时间上来说,该项目开始于 2022 年,到 2024 年 4 月底全线贯通,其不仅是一个交通工程,更是民生和生态工程,项目将盱眙的龟山、甘泉山、都梁寺、第一山等多个历史文化街区串联起来通过挖掘大运河的文化、旅游、生态价值来助力沿线农业转型升级,推动该地区文体旅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成镇村繁荣、河湖共生、人景和谐的人文画廊、生态画廊、富民画廊、宜居画廊 [2]。
二、加快“美丽江苏”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延续千年运河文脉传承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地处大运河与洪泽湖交汇的重要节点,其沿线分布着龟山古运河码头、第一山题刻等众多历史遗存,其中承载和蕴含着运河航运、水利治理、商贸往来等厚重宝贵的历史记忆 [3]。在建设该项目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通过对该类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可以让沉睡的历史遗存“活”起来。从而,将千年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使运河文脉在当代得以延续和传承,最终为“美丽江苏”注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有益于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的美丽建设不仅有助于延续千年运河文脉传承,其作为湖泊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带,生态位置是极其重要的。如前所言,在项目进行美丽建设的过程中,有关部门会实施退圩还湖、入湖河道整治、沿岸植被修复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显然,这是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水土保持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守护好洪泽湖这一 “江苏大水缸”的生态安全,还能构建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助力“美丽江苏”的生态基底更加稳固。
(三)有利于培育文旅融合新动能
盱眙段并非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建设项目,其串联起第一山、都梁寺、洪泽湖湿地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对于整个江苏省文旅产业的发展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各地文旅都在“大显身手”的社会背景下,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的建设不仅有益于构建绿色生态屏障,还能够为当地文旅融合新动能提供有益路径[4]。具体而言,建设该段项目,能够让政府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该段不同部分的文旅资源都充分挖掘出来,从而培育文旅融合新动能,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有裨于提升城乡宜居品质
在开展盱眙段的美丽建设过程中,并不是仅仅做一些形式上、表面上的工作,而是会通过当地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等举措来提升居民的居住幸福感,从整体上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具体而言,虽然当前该项目涉及的地段在宜居性上已经有所优化和提升,但通过项目建设,可以进一步将之前还需继续完善的基础设施、人文环境、居住环境等进行进一步优化建设,从而让该地更加宜居。
三、加快美丽江苏建设有效举措——
(一)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修复一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中始终难以避开的话题,在推进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样应重视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逐步推进,以此为绿色生态廊道的打造做好、做实工作。一方面,应重视退圩还湖工程的推进。过去,为发展农业和渔业,洪泽湖周边存在大量圩田,在极大程度上侵占该地湖泊的生态空间,更影响到湖泊的调蓄和生态功能。是以,为避免该问题再次产生,要重视退圩还湖工程的推进,将被圩田侵占的湖泊“还”给大自然,从而恢复湖泊的原始风貌和生态功能,维护该地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开展入湖河道整治修复,提升湖河水环境质量。作为连接陆地和洪泽湖的重要通道,其水质情况直接影响着该湖的水环境质量,为提升该段河湖水质并优化生态,应当对该地区的河湖进行整治修复,通过采取清淤疏浚、河岸绿化、生态护岸等措施改善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以此,从整体优化该段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二)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建设主题展示园区
大运河的优势在于,其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盱眙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以,为建设“美丽江苏”,可以通过挖掘当地运河文化资源,并充分利用挖掘的资源建设主题展示园区 [5]。以此,达到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提升当地区域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具体而言,一来,当地政府可以深入挖掘该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整理挖掘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为运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
对此,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专业的考古人员和文化学者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和深入研究,在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后,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修缮,帮助其恢复原始风貌,为主题展示园区的建设打下基础。二来,充分利用好建立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打造文化主题景观节点,实现运河文化资源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在盱眙段沿线的重要地段打造一批具有运河文化特色的主题景观节点,如运河雕塑群、文化长廊、古运河码头遗址公园等,从而,通过将运河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建设主题展示园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服务品质
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能够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感,从而使更多游客愿意“回流”,真正实现游客“游得好、留得住”,从而将当地旅游项目品牌打造出去,为后续特色文旅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首先,有关部门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程度上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便捷的交通是游客顺利出行的前提条件,因而,当地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盱眙段的公路和水路等交通网络,提高当地景区的“可达性”。比如,可以开通景区之间的旅游专线班车,为游客在各景区之间的往返提供便利。
其次,要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景区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是完善盱眙段旅游配套设施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地政府可以在盱眙段游客服务中心内增设咨询台、票务处、导游服务处和医疗救助站等功能区域,让游客在咨询相关信息时能够及时得到应有的帮助。与此同时,还可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作用,配备先进的信息查询设备、多媒体展示系统等,从而让游客能够及时了解景区的景点介绍、游览路线和活动安排等信息。
(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代,各地的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愈来愈“卷”的趋势,丰富多样的旅游新业态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带动了各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如果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的认识,显然很难在竞争极大的旅游消费市场环境中得到突破。所以,为了提高本地的旅游市场竞争力,盱眙段要注重特色文旅产品的开发,通过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自然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如,可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开发文创产品,如运河主题的书画、雕塑、工艺品等。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可以积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利用开发的文创产品打造房车露营、研学旅游和康养旅游等新型消费业态,为游客提供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等服务。
(五)创新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全面智慧监管
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主体不用出门便可以享受到多元化、高品质的智慧化服务,尤其是在旅游产业,各地文旅部门更是充分发挥数字管理平台的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的服务。相较于其他区域而言,江苏省不仅经济发展快速,大数据信息技术方面更是取得显著成效,这为当地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文旅服务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此过程中,为推动当地文旅业的发展,促进盱眙段旅游品质的提升,当地政府部门应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其优势创新数字管理平台,最终实现全面智慧监控。比如,该地政府部门可以构建统一的数字管理平台,整合公安、交通、环保、旅游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对盱眙段的交通流量、游客数量、环境质量和安全状况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从而通过平台的可视化界面直观了解景区的运行情况,让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真正为游客“排忧解难”。
(六)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强化共建共治共享
盱眙段项目建设本身是一个系统性高、整体性强的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缺乏政府的指导,单一地依靠社会力量也无法实现应有目的。是以,在建设该项目的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力量的协同,最终提高建设的质效。其一,政府可以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参与治理。作为推动盱眙段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中能够发挥协同力量,达到建设应有目的。比如,政府可以鼓励旅游企业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和运营中,借助企业的资金、设备设施力量来投资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旅游产品。其二,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盱眙段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受益者,引导其积极参与到其中能够增强其责任感和归属感。因而,当地政府可以组织公众参与植树造林、进行垃圾清运等志愿活动,还可以建立公众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对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监督,从而,发挥多方协同的力量实现应有的治理目的。
四、结语
淮安大运河“百里画廊”环洪泽湖盱眙段的建设效果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地政府作为该项目建设的重要指导者,应当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协同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力量,在不断完善数字管理平台和旅游配套设施等的基础上,强化管理作用,为盱眙段建设效果的突出打下深厚基础,最终促进当地经济得到应有发展,环境得到应有保护。
参考文献
[1] 曹顺仙 , 刘新元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美丽江苏的形态建构和实践进路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23(06):12-19+30.
[2] 陆卫东 , 蒋巍 . 坚决扛起美丽江苏建设政治责任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N]. 新华日报 ,2023-11-20(003).
[3] 冯树春 .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 [J]. 唯实 ,2023,(11):31-32.
[4] 许海燕 , 王静 , 姚政宇 , 等 .“绿意盎然”,江苏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省域范例 [N]. 新华日报 ,2023-03-09(006).
[5] 徐龙建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江苏建设 [J]. 江南论坛 ,2022,(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