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 教—学—评” 一体化课堂构建探索
张菊
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226001
(一)深度挖掘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在构建“ 教—学—评” 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首要任务是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并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在逻辑与编排意图,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特点。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在规划本单元教学时,需全面剖析单元主题“ 大自然的秘密” 及其蕴含的语文要素。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等经典课文,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他们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同时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课文以趣味盎然的语言,生动展现了生物的成长历程、水的形态变化以及植物繁衍的奇妙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基于此,教师可设定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活动培养语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信息,并能在生活中应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发挥想象力,培养观察力与创造力;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情境模拟、科学小实验、创意写作等,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教师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二)学生为本,科学设计,展开探究
在“ 教—学—评” 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通过学情调研,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进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的任务、问题和项目,为他们搭建一个高效的学习平台,引导其开展深入的探究活动。在设计这些活动时,教师应确保它们与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相关,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为后续的评价任务和标准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1.设计预学问题清单,把握学生学习现状
为了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预学问题清单的方式,进行学情调研。这些问题应紧密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兴趣点及学习习惯。以下是一个针对高年级课文(如六年级上册《草原》)的预学问题清单示例:
(1)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是否去过草原?对草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有何感受?
(2)你对作者老舍有哪些了解?是否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他的写作风格有何印象?
(3)在阅读过程中,你通常关注文章的哪些方面(如内容、语言、结构等)?你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文章或语言风格?
通过这些问题,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还能掌握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为后续的课堂活动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2.设计课堂学习任务,促进深度探究
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下是针对《草原》一课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示例:
(1)“ 文本精读”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关键词句,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将《草原》与另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篇文章在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3)“ 小组研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 草原文化对作者创作的影响” 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发表见解。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探究任务。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为后续的评价提供丰富素材。
通过此任务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探究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评价引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在“ 教—学—评” 一体化的课堂中,课堂评价不仅是多元且动态的,更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和教师教学优化的核心机制。教师需提前制定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并在学习初期明确告知学生,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及时检验学习成果,结合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客观的评价反馈,这不仅激发了学习动力,还培养了自我反思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需深入分析课堂评价结果,发现教学问题,通过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贴合学生需求,并根据学习进展灵活调整课堂进度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良性循环。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在“ 教—学—评” 一体化课堂的构建中,评价环节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在授课前需设计一套涵盖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文化感知等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概述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节日氛围,并分析文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后的汇报以及自我反思日记等形式,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互评,不仅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短板,还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教师则根据评价结果,发现学生对春节文化理解的盲点或语言表达的不足,据此调整后续的教学重点,比如增加文化拓展阅读或强化写作训练。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进步,也帮助教师优化了教学策略,实现了评价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总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 教—学—评” 一体化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并充分发挥评价引领作用。通过明确目标、精选内容、优化策略及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评的高效融合。
参考文献:
[1]洪小含.新课标下小学语文“ 教—学—评” 一体化课堂构建探索[J].读写算,2024,(32):19-21.
[2]缪琳曼.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J].语文世 界,2024,(2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