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智能辅导系统在中职数学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李源
四川省平昌县职业中学 636400
一、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建立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中职数学作为重要文化基础课,面临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以某中职学校为例,入学数学成绩及格率仅 42% )、传统课堂难以满足差异化需求等挑战。青岛某职校前期研究显示, 78% 的学生期望获得 "一对一"辅导,但师生比达1:35,个性化教学实施困难。AI 智能辅导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精准教学支持,成为破解中职数学教学困境的创新路径。
二、AI 智能辅导系统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互动建构知识体系。系统设计 "问题解决 - 反馈修正 - 拓展应用" 循环模块,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动态生成塔吊高度测量、机械零件角度计算等职业场景问题,支持学生在实践中建构数学模型。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提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要求教学应针对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系统通过智能诊断模块(包含12 个数学核心素养维度测评),自动识别学生 "现有水平 - 潜在水平" 区间,如对机械专业学生,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精准推送 "零件三视图绘制"" 公差配合计算 " 等最近发展区学习任务。
三、AI 智能辅导系统的架构与功能实现
(一)系统架构设计
采用 "数据层 - 算法层 - 应用层" 三层架构。数据层整合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专业岗位需求(对接物流、机械等 5 大专业)及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包含 20 万道题目的答题记录);算法层运用 Transformer 模型进行解题思路生成,通过强化学习实现学习路径优化;应用层开发 Web 端与移动端双平台,提供智能诊断、资源推送、互动辅导等核心功能。
(二)核心功能模块
1.智能诊断模块设计 "基础诊断 + 专业适配" 双维度测评:基础诊断覆盖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等 6 大领域,包含200 道自适应测试题;专业适配测评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置情境化题目,如物流专业设置 "仓储货架空间利用率计算",动漫专业设置 "角色建模比例换算"。系统每 2 周生成《学习能力雷达图》,直观呈现学生在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2.个性化资源推送模块建立包含 3000+ 微课程(每课时 5-8 分钟)、200+ 职业案例库的资源池,运用协同过滤算法实现 "三重匹配":
(1).知识维度:根据诊断结果推送薄弱知识点微课(如为函数薄弱学生推送 "分段函数在计件工资计算中的应用" 案例)。
(2).专业维度:对接机械制图课程需求推送 "齿轮模数计算中的三角函数" 专题。
(3).认知风格:为视觉型学习者优先推送动态几何画板演示资源,为操 作型学习者提供虚拟仿真计算工具。
四、应用效果实证研究
(一)实验设计
选取某中职学校 2024 级机械专业 2 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班(45 人)使用AI 智能辅导系统,对照班(43 人)采用传统教学。实验周期16 周,重点观测以下指标:
学业成绩:采用自编《中职数学职业应用能力测试卷》(包含 60% 专业情境题)。
学习行为:通过系统日志记录自主学习时长、资源使用频次、提问质量(运用Nvivo 进行文本分析)。
主观感受:使用Likert 5 级量表进行满意度调查。
(二)实验结果
1.学业成绩显著提升实验班期末成绩平均 78.5 分,较对照班(66.2 分)提高 12.3% ( t=4.21 ,
)。在专业情境题得分上,实验班正确率达72% ,显著高于对照班的 55‰ 。典型案例:原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张某,通过系统的 "机械零件尺寸换算" 专项训练,在钳工技能考证中的图纸识读错误率下降 60‰
2.学习策略优化明显系统日志显示,实验班学生平均每周自主学习时长105 分钟,是对照班(42 分钟)的2.5 倍;资源重复利用率达 68% ,说明学生能主动进行错题复训和专题强化。Nvivo 分析显示,实验班提问中 "为什么这类问题要用这个公式?"" 在实际操作中怎么应用?" 等深层理解类问题占比达 45% ,较对照班( 22% )提升一倍。
3.学习体验积极改善满意度调查显示, 89% 的学生认为 "系统能听懂我的问题", 76% 表示 "看到自己的核心素养成长很有成就感"。物流专业学生李某反馈:"以前觉得数学和将来工作没关系,现在系统里的仓储调度案例让我明白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五、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数据隐私保护问题
部分家长担忧学习行为数据泄露,对策:建立区块链数据存证系统,学生可自主授权数据使用范围;采用联邦学习技术,实现 "数据不动模型动",如某中职学校与技术公司合作,在本地服务器完成学生数据训练,不上传核心隐私信息。
(二)教师角色转型挑战
35% 的教师反映 "难以应对学生通过系统提出的复杂专业问题",对策:建立 "双师协同机制",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职业案例库;开展AI 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如青岛某职校组织 "生成式 AI 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工作坊,提升教师数据解读、智能工具整合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构建的 AI 智能辅导系统通过 "精准诊断 - 智能适配 - 深度交互",有效破解中职数学个性化教学难题,为 "教考分离"" 岗课融合 " 提供技术支撑。未来研究可聚焦以下方向:
1.深化与 VR/AR 技术融合,开发 "工厂现场数学问题解决" 虚拟实训模块。
2.探索AI 生成内容的伦理规范,建立中职数学教学专用大模型。
3.构建 "学校 - 企业 - 家庭" 协同育人平台,将企业岗位数据接入智能辅导系统。
随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AI 技术将从辅助工具升级为 "教 -学 - 研 - 产" 一体化生态的核心建构要素,推动中职数学教学从 "知识传授" 向 "素养发展 + 职业赋能" 的深度变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2020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小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与实施路径》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 (5): 45-50.
[3]青岛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数学智能教学系统开发与应用报告》[R].2024.
[4]Brown, J. S., & Duguid, P. (1996).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5(4),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