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学习对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影响研究
郭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第一小学 848000
游戏化学习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互动性和即时反馈的英语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其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与创造,从而系统性促进其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思维品质的发展,将语言知识的机械记忆转化为高阶思维的积极建构,实现寓思于乐、深度学习的育人目标。
一、词汇连连看,Quizizz 挑战锻炼逻辑思维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 词汇匹配” “ Quizizz 游戏” 的游戏任务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这种理论的实质是将割裂的词汇知识用游戏的方法重新建立逻辑关系。教师并非单纯地展示词汇知识,而是逐步构建词汇图谱,设置学生需经过分析词汇的词义、词性、词汇间的搭配、分类规则的分析才可完成的游戏闯关任务。Quizizz 等平台的互动数据反馈与图表化的数据分析将提供给教师对游戏过程中学生的逻辑判断过程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教师通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顺序与快慢的观察,了解学生的逻辑盲点,进而在此后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梳理、自我完善,培养学生归纳、演绎、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从单纯的词汇记忆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一课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学科名词 Chinese,English,maths,music 等以及表示爱好句型。教师可以围绕学科属性连线猜谜设计逻辑思维任务。教师事先设计一张包含学科名称、学科特性(“ use” “ numbers” “ read” “ stories” )、学科行为(“ sing a song” “ do some experiments” )的多维图矩阵。学生在线下通过Quizizz 平台获得任务后,推理“ maths” 与“ use” ,而不是“ music” 与“ sing”的关联性,并连线。在线实时反馈并订正答案,教师通过后台了解学生究竟是凭直觉猜答案,还是凭推理及分类知识匹配,最后再在全班总结归纳,将单词记忆转化为根据类别推理分析的逻辑训练。
二、情境角色扮演,Classcraft 活动激发创造力
在创建学生创造性表达的“ 情境” 方面,利用“ Classcraft” 等软件的角色扮演游戏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教学路径。这其中,教师将提供一个有情境(Story)、有目的(Quest)的虚拟故事。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语言表达,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设计有开放性、多模态要求的故事线索和任务。学生为完成故事情节并赢得奖励,需要动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素材,发挥创造力来完成角色对话、故事结局或解决方案的创造。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主要是鼓励一题多解,延缓评价等做法,构建安全的评价心理场,以及依据学生创造性语言所表现出的新颖性、准确性和多样性开展过程性评价的干预措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系统化呈现。
例如,在关于一周七天的《Therearesevendays inaweek.》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并正确使用一周中的七天的名词及其排列顺序。为推动思维创意,基于Classcraft 平台搭建角色扮演游戏,学生们扮演需要重组排列一周七天的“ 时空乱序游侠” ,教师设置主题任务:小组成员需要合作虚构一个富有创意的故事来重新排列和命名一周七天,其中每个人扮演一天,使用英语来讲述自己代表的那天所具备的特性和风格特点,例如“ Mondayfeels strongbecause it marks the startof theweek.” ,每个人最好还可说出代表天对活动的喜好。各小组最后还需将七天按故事的前后顺序说出,小组成员代表那天对活动的偏好。这个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甩掉单词背诵模式,借助语言材料进行有创性和个性化的叙事、重构与表达。
三、问题解答,Treasure Hunt 闯关提升判断力
为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知识问答” +′′ Treasure Hunt(寻宝探险)”模式提出了实现的方案,其基本思路为,建设富有认知冲突的探究式问题链条,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分析与评估决策、价值判断等活动。教师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规划了一系列相互衔接、需要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打通的线索式问题,每个问题链或者在一个数字化或现实的寻宝图上布置关卡,在一个寻宝游戏的任务中,每一个关卡设置的是一种需要学生对题目进行辨别真伪、分析各备选答案的利弊、对问题进行最佳决定的场景。教师作为脚手架的构建者、思维过程的控制者,通过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组织团队辩论及反思,鼓励学生对其决策理由进行批判性评估,使分析、评估、自立、决断等高级认知过程得到训练。
比如,在《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trip?》单元课程中,教师需要围绕“ 旅行” 主题,教授“ supermarket, museum, park” 等地点词汇及“ Where willwe go?” 等功能句型。为提升判断力,可设计“ 最佳旅行规划” 寻宝闯关活动。教师将教室虚拟为城市,不同角落设置标有不同地点(如“ zoo” 、“ train station” )及其特征(如“ far” 、“ expensive” )的线索卡。学生小组需依据有限的“ 时间” 和“ 预算” 等约束条件,分析所有地点的属性信息,评估其可行性、距离和成本,集体商议判断出最合理的旅行路线图以成功“ 闯关” 。这一决策过程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权衡利弊并做出最优选择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游戏化学习模式对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通过理论梳理与教学实证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逻辑思辨、创造想象与批判判断能力,将语言知识转化为高阶思维活动。本研究为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英语教学方式、实现寓思于乐提供了可操作的策略与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1]程娜.数字化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DOI:10.27464/d.cnki.gzsfu.2019.000134.
[2]丁昱雯. 小学英语教学游戏化的理念与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7):20-22.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