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教师支持策略
周芝均
第二师博古其幼儿园
引言:建构游戏是幼儿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等多重价值。然而,如何通过教师有效支持,将建构游戏由浅层体验转化为深度学习过程,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幼儿深度学习不仅涉及知识获取,更关乎思维方式、学习态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基于教育实践,聚焦建构游戏情境中教师支持策略,探讨如何精准把握需求、适时引导探索、整合资源支持,从而构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生态系统,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一、观察分析,精准把握幼儿建构游戏学习需求
教师应具备敏锐观察力,通过细致观察理解幼儿建构游戏行为背后隐含学习需求。观察过程需聚焦游戏内容、操作方式、社交互动等维度分析幼儿兴趣点、已有经验、认知水平与发展潜能。教师应当采用多种观察记录方式,如照片记录、行为描述、对话记录等建立个体或群体学习档案。观察重点应包括幼儿建构材料选择倾向、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创意表达方式、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合作交流状况。基于观察数据,教师能够识别幼儿近期发展区,了解其当前能力与潜在发展空间,为后续支持提供依据。
比如当观察到幼儿对搭建高塔结构稳定性产生困惑,教师应当判断其正处于物理知识探索关键期,当发现幼儿频繁模仿现实建筑,则表明其正建立表征能力与现实联结。深入分析还应关注幼儿情感投入程度、专注持久性、面对挫折态度、解决问题策略等非认知因素全面把握学习状态,教师需超越表面现象,挖掘幼儿行为背后真实意图,避免主观臆断或成人视角解读,观察分析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等因素形成更加立体全面理解。通过持续性、系统性观察,教师能够精准定位每位幼儿建构游戏发展状态,为因材施教提供科学依据。
二、适时介入,有效引导幼儿建构游戏深度探索
教师在掌握幼儿学习需求基础上应合理把握介入时机,既不过早打断自主探索,也不错失关键教育契机,理想介入点通常出现于幼儿遇到困难却仍有探索意愿时、游戏陷入重复缺乏新挑战时或表现出对某概念强烈好奇时。介入方式应多元灵活,包括提问引导、示范启发、提供信息与反馈肯定等。有效提问能激发思考深度,如询问建筑结构稳定性原理、空间布局合理性依据等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分析因果关系、预测可能结果、寻找解决方案。示范操作需适度克制,重在启发而非替代,可采用思考出声策略将内在思维过程外显化,让幼儿理解解决问题思路。面对探索瓶颈,教师应当提供必要信息资源拓展认知边界,如建筑图片、结构模型、相关视频等但应避免直接给予答案。及时肯定幼儿积极尝试、创新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强化内在学习动机,培养持久探索精神,介入过程应遵循支架式原则,即随着能力提升逐渐减少支持,促进自主性发展。
教师还需创设同伴互助机会,鼓励幼儿间经验分享、思想碰撞与协作解决,形成互学互促氛围,组织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有助于促进认知冲突与概念重构。有效引导应注重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幼儿反思建构过程、调整策略、评价成果实现自我调控,通过提问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方法、遇到困难时你做了哪些尝试、还有什么其他可能性等方式促进认知发展。教师语言表达应精准简洁,避免过多干预或复杂指令,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与思维节奏。对话互动应采用描述性语言代替评价性语言,如我注意到你使用三角形支撑结构而非简单做得好。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创设、故事引入等方式可有效激发建构游戏深度与广度,教师还应关注介入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反应、游戏变化、问题解决方式等指标判断支持适切性,及时调整介入策略。合理介入能够将游戏推向更高认知层次促进科学概念形成、逻辑推理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跨越。
三、资源整合,持续支撑幼儿建构游戏的学习发展
物质资源配置需注重多样性、层次性与安全性,应包含结构化材料如各类积木、拼插玩具、构建套件,半结构化材料如纸箱、纺织品、绳索工具,非结构化材料如自然物、废旧物等满足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材料提供既要考虑数量充足性又要关注种类丰富性,既满足个体操作又支持群体协作。环境资源设计应考虑空间划分合理性、活动区域连贯性与材料存取便利性,创设宽松自由又秩序井然氛围。建构区域应配备适宜桌椅、开放展示平台、作品保存空间与材料分类储存系统,时间资源安排要保证足够连续性,避免频繁打断给予幼儿充分体验与深入探索机会。每次活动应设置准备、实施、整理以及分享完整环节,并预留作品展示、经验交流时段。
信息资源积累包括建筑图册、结构原理图解、建构过程视频等为幼儿提供参考借鉴,激发创意灵感,教师应根据主题变化定期更新材料,依据兴趣热点及时补充资源,针对难点问题增设支持工具。建立园所资源共享机制促进班级间交流互通,形成资源池最大化利用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参与资源管理培养责任意识与组织能力,如材料分类整理、工具使用规则制定、空间布置参与等。资源使用效果评估应定期进行,反思资源适宜性、充分性与有效性,根据幼儿反馈及时优化调整。利用数字技术如摄影记录、视频回放等方式捕捉建构过程关键环节,帮助幼儿回顾反思建立个人或集体作品集,记录成长轨迹形成可视化学习档案。教师还应关注资源间整合协调,避免割裂使用形成系统支持网络。通过物质资源、环境资源、时间资源、社会资源与信息资源多维度整合,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为幼儿建构游戏创设良好条件使其在丰富材料、适宜环境、充足时间保障下获得深度学习体验,促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全面发展。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教师支持策略对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深度学习具有关键作用,通过科学观察分析、恰当介入引导、系统资源整合,教师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认知发展、能力提升与素养养成。成功支持策略应兼具敏感性、适切性、系统性特点,既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又提供必要引导,既关注个体差异又创设共同发展机会,既重视即时支持又建构长效机制。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支持策略实施效果评估方法,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精准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华倩 . 建构游戏中教师支持行为对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 [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4.
[2] 周洁 . 深度学习视野下幼儿建构游戏的组织与开展策略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3,(27):116-118.
[3] 李霞 . 大班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行动研究 [D]. 重庆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