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

作者

陆乐

武进区厚余小学

引言: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核心环节,对学生语言思维发展与人文素养培育具有奠基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单一学校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家校协同育人理念日益凸显。家庭环境是学生阅读习惯形成重要场所与学校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构筑完整阅读教育体系。探究立足家校合作视角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理解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两大策略,期望能够促进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家校合作现状分析,问题探讨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家校合作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众多学校已认识到家庭教育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家访等方式搭建沟通桥梁家长参与意识逐步增强。部分学校建立阅读指导制度定期发放推荐书目,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学生阅读计划,先进地区探索建立家长读书会,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家长阅读指导能力。然而家校合作阅读教学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问题:合作理念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将阅读视为学校责任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学校则局限于应试教育框架忽视阅读教学家庭延伸。沟通机制不畅通,家校互动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反馈渠道,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合作内容偏重知识灌输,忽视阅读兴趣培养与方法指导阅读活动设计缺乏吸引力。

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家校双方缺乏深层协作意识与科学指导方法,许多家长受教育背景限制不具备阅读指导专业知识,面对复杂阅读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则因教学任务繁重,以全面关注每位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家校合作机制形同虚设缺乏长效运行保障,合作活动流于表面难以深入,教育理念冲突也制约合作效果,传统应试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部分家长过分强调阅读功利性急功近利,与学校培养终身阅读者理念相悖。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导致家校合作质量参差不齐,农村学校因条件限制,家校合作阅读指导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二、家庭引导与学校指导相结合,构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体系

家校协同构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体系必须明确双方优势互补原则,学校凭借专业性优势提供系统化阅读指导,家庭则依托情感纽带创设自然阅读环境。具体而言学校应负责文本解读技巧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预测、推断等认知策略,指导文本结构分析培养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能力,组织集体研讨拓展思维广度。家庭则着重营造轻松阅读氛围,通过亲子共读激发情感共鸣,开展延伸阅读拓展文本内涵,结合生活经验促进阅读内化。两者紧密结合形成阅读教学闭环,学校提供专业指导框架,家庭实现个性化延伸巩固。家校协同建立分层次阅读推荐机制,开发多元阅读指导策略创设互动阅读平台,组织形式多样阅读活动构建科学阅读评价体系。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学校教师应当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命运悲惨情境。课堂上教师先创设寒冷冬夜氛围播放雪花飘落背景音乐,让学生闭目想象自己赤脚站在雪地中感受,随后引导分析小女孩点燃火柴时幻想场景变化,通过提问小女孩为何看到这些景象启发学生思考幻想与现实关系,理解饥寒交迫心理。课后布置家庭阅读任务:家长与孩子共读安徒生其他童话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中人物命运,引导孩子思考现实社会中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培养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带领孩子参观社区福利院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家长还应当指导孩子创作故事续写,想象如果小女孩没有死亡,人们如何帮助她改变命运激发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家长参与与教师协作相促进,优化阅读习惯养成机制

家长参与与教师协作共同优化阅读习惯养成机制需要建立常态化互动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师基于专业知识设计科学阅读计划,制定阅读进度表推荐优质读物,指导阅读方法,家长则负责提供持续性阅读环境支持监督阅读计划执行,参与阅读互动强化阅读反馈,两者通力合作才能实现阅读习惯全方位养成。营造浸润式阅读环境是基础,学校应建设书香校园设置开放式阅读空间,家庭应打造温馨书屋营造全家共读氛围。建立科学阅读时间管理机制也极为关键,学校设置晨诵午读固定时段,家庭确保每日亲子阅读时间形成规律习惯。设计递进式阅读任务能持续激发兴趣,低年级注重趣味性,高年级强调思维深度,构建多元阅读交流平台促进分享,学校开展读书沙龙,家庭组织亲子读书会。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家校协作应当围绕培养批判性阅读习惯展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西门豹智斗河伯娶妇陋习过程,通过提问“西门豹为何要亲自去送新娘”“他如何识破骗局”等问题培养学生质疑思考能力。布置延伸阅读任务推荐《中国历史故事》系列,引导学生探索古代名人治理故事,家长则与孩子共同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战国时期背景,组织家庭讨论会,探讨如何看待迷信现象面对不合理现象应如何应对等话题,培养孩子理性思维。家长还应当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与孩子分饰西门豹、巫婆等角色通过情境体验深化理解,制作阅读打卡表记录阅读时间与心得,定期与教师交流孩子阅读状况与困惑。教师收集家长反馈后在班级分享优秀案例,组织主题辩论拓展思考维度。这种家校互动模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既培养学生文本理解能力又锻炼批判思维习惯,让阅读超越课本局限成为学生认识世界重要途径,形成受益终身阅读品质。

结论:探究立足家校合作视角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提出两大策略,构建家庭引导与学校指导相结合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体系,优化家长参与与教师协作相促进阅读习惯养成机制。有效家校合作能够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完整阅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家校合作阅读教学应坚持共同育人理念,明确各自优势与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创设多元互动平台形成教育合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家校合作阅读评价机制,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阅读指导策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陈惠娟 . 基于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J]. 2020. DOI:10.12221/j.issn.1003-9082.2020.11.142.

[2] 吴玉文 . 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J]. 爱人 ,2023(2):0148-0150.

[3] 徐萍 . 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