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古诗新唱项目化学习设计探究基于“童创”教育理念的探索

作者

袁锦程

南京师范大学滨湖实验学校蠡湖小学部  214026

引言:中华传统诗词是文化瑰宝,蕴含丰富情感和美学价值,融入音乐教育具有深远作用,当代小学音乐教育面临创新挑战,需要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富有时代特色教学模式。基于“童创”理念,古诗新唱项目化学习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构建跨学科实践平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韵律美感,激发创作表达热情,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理解,并培养综合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新思路。

一、古诗融入创意表达课程架构设计

课程架构从内容选择、环节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形成螺旋上升学习路径,内容选择方面优先考虑中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精选意境优美、节奏鲜明、内涵丰富古诗文,确保诗歌题材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便于理解感受。环节设计上遵循感知—理解—表达—创新四步法则,先通过情境导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和诗歌内容相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进行诗歌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韵律美感感受文字节奏,然后探索音乐元素,分析诗歌情感和音乐表现可能性,再尝试创作旋律,引导学生将诗歌情感转化为音乐语言,最终进行排练展示,组织学生排练演唱作品并进行展示交流。

资源配置上整合传统和现代教学资源,包括古典乐器、现代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创作素材和工具,建立诗词—音乐—表演多维课程资源库,收集整理适合儿童演唱古诗和配套音乐素材等,方便教师调用。课程架构强调跨学科融合,和语文、美术等学科建立联系形成知识互通、能力互补学习体系,比如和语文学科协同开展诗词鉴赏活动,和美术学科合作设计演出服装道具,全方位拓展学生艺术视野。项目周期规划采取短—中—长三级设计模式,短期项目聚焦单首诗歌演唱创作,中期项目围绕主题组织多首诗歌串联演出,长期项目则致力于校园古诗新唱音乐会策划实施,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参与不同难度项目任务持续保持学习热情。

二、童声演绎经典韵律实践路径探索

基于项目学习特点实践路径分为启发引导—协作探究—创意表达—展示反思四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设计对应教学策略和活动形式,启发引导阶段重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采取情境体验、故事引入等方式导入古诗主题,教师应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创作背景讲述诗人轶事,或组织户外写生活动感受诗境帮助学生建立情感连接。协作探究阶段注重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研讨共同探索古诗音乐表现形式,此阶段采取诗词朗读—节奏感知—旋律探索—和声构建递进式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从文学文本向音乐语言转化,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诗词朗读感受语言节奏和韵律,然后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演奏诗词节奏强化节奏感知,接着尝试用不同音高哼唱诗句探索适合情感表达旋律线条,最终通过小组协作添加简单和声和伴奏丰富音乐层次。

创意表达阶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运用多元音乐表现手法演绎古诗,教师应当提供多种创作选择如传统民歌风格演唱、说唱结合表演等,满足不同学生创作需求,此阶段强调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教师及时给予针对性建议,如旋律构建技巧、演唱发声方法等帮助学生突破创作瓶颈。展示反思阶段重在成果呈现和经验提升,组织形式多样化展演活动如班级音乐会、校园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每次展演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分享创作体会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角色定位为引导者和支持者,营造宽松创新氛围尊重学生创作主体地位,采取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拓展学习空间和资源。

三、项目成果多元呈现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体系突破以往评价模式局限,构建过程—成果—发展三维评价框架,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全方位考察学生表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和专家评价五类评价主体形成多角度观察反馈机制。教师评价侧重指导性,关注学生参与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表现,学生自评强调反思性,引导学生审视自身学习过程认识进步和不足,小组互评注重互动性,促进同伴间经验分享和相互学习,家长评价体现延展性,观察学生课外学习迁移情况,专家评价则提供专业性,从音乐艺术角度给予建设性意见。评价内容设计符合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项目学习特性,包括参与度、创新性、艺术性、协作性、成长性五个维度,参与度评价关注学生项目全程投入情况如出勤率、任务完成质量等,创新性评价考察学生创意表现如旋律原创性、表现形式新颖性等,艺术性评价聚焦音乐表达水平如演唱技巧、舞台表现力等,协作性评价观察团队合作能力如角色担当、沟通协调等,成长性评价则追踪学生进步轨迹,关注知识技能掌握、审美能力提升等。

评价工具设计科学实用,开发学习档案袋、观察量表、访谈提纲、展演评分表等多种评价工具确保评价过程规范化、数据化,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创作全过程材料包括灵感收集、作品修改稿等,观察量表用于教师记录课堂表现,访谈提纲助力深入了解学生想法,展演评分表则针对最终呈现成果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反馈机制强调及时性和建设性,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在项目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反馈,形成性评价贯穿项目全过程,通过师生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及时调整,终结性评价则在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估肯定成绩并指明发展方向,为激励学生持续参与,评价体系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设置激励机制如古诗新唱小明星、创意之星等荣誉称号,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古诗新唱项目化学习设计探究基于“童创”教育理念,构建完整课程架构、实践路径和评价体系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创新课程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艺术表达能力,科学实践路径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合作创新水平,多元评价体系则能全面反映学习成果引导持续发展,此类项目学习模式不仅促进传统诗词和现代音乐融合更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对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创新具有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伟君 . 美育视野下小学音乐” 古诗新唱” 项目式教学研究 [J].2024(8):40-43.

[2] 巩敏 . 浅谈”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J]. 时代教育 ,201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