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中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策略优化
高玥
甘南县兴十四镇中心学校162103
一、把握现状,明确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的困境
当前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教育质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乡村教师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任务,工作负担重难以兼顾每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辅导不够充分。留守儿童家庭监护主体多为隔代教育,祖辈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课后作业,更难解答学科知识难题。隔代监护人年事已高,精力有限无法全面关注孩子学习状况,导致亲子互动减少,情感联结弱化。远在外地务工父母与学校联系不畅,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机会少对子女学习状况了解不足,家校互动效果不佳。现代通讯技术虽然便利,但沟通频率不高,内容浅层,缺乏深度指导。
县域内教育信息化水平滞后,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远程辅导难以开展。留守儿童因长期亲情缺失,普遍存在情感需求强烈,自我管理能力弱,学习自主性不足,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成绩下滑,辍学风险增大。传统家校合作模式缺乏针对性,未充分考量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学校组织活动参与度低,效果不明显。地方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社会关爱资源整合不足,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未能有效构建。乡村文化环境相对闭塞,优质学习资源匮乏,社区教育功能弱化缺乏有效的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氛围。
二、整合资源,构建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的体系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全面了解每位学生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心理特点为精准辅导提供依据。完善班主任负责制,明确班主任作为留守儿童关爱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家访,建立稳定联系渠道。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针对留守儿童学业辅导专业能力。创新双导师制度,为每位留守儿童匹配一名学科教师和一名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学习与情感双重支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吸纳本地监护人参与,建立远程家长会机制,利用视频会议方式确保外出务工父母能够参与学校重要活动。开展家长学校培训,提升监护人教育观念和方法,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设立家校联络员,担任学校与家庭沟通桥梁,及时反馈学生情况。
学校还应该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改善乡村学校基础设施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整合社区教育资源邀请专业人才加入校内学业支持系统,构建多层次个性化学习辅导平台,拓展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创新思维能力。联合企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设立留守儿童专项帮扶基金,资助学习物资。建设乡村数字学习中心,配备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引入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加强部门协作,整合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机构资源,形成多元参与格局。动员村委会设立留守儿童活动室,开放图书角提供安全学习场所。建立县域内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表彰进步明显学生增强自信心。通过多方协同形成家庭关爱、学校指导、社会支持立体化学业辅导网络为乡村初中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创新方法,优化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的实践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教师应该推行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留守儿童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实施分层教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位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需求指导。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开展云端亲子课堂,借助网络平台,组织线上学习活动,邀请外出务工父母远程参与,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增进亲子互动。设计亲情作业,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形式,增强家庭成员间情感纽带。开发数字家校联系卡,记录学生学习进展和表现,实现信息即时共享。引入导师制帮扶机制,选拔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学习导师,结对帮扶低年级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实施周末集中辅导制度,安排教师轮流值班,解答学生课业难题。建立留守儿童学习互助小组,引导学生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乡村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学习资源和教育指导。建立线上作业批改系统,实现远程作业辅导和评价。推广移动学习应用,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引入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弥补本地教学资源不足。
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抗挫折能力。组织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拓展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举办励志讲座,邀请优秀校友分享成长经历,树立积极人生目标。创建家长学习共同体,组织监护人定期交流育儿经验,互通有无。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监护人提供专业咨询。通过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唯分数论。记录成长档案袋,全面展示学习成果和进步历程,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方法创新和实践优化,有效提升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业辅导质量,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结论:乡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策略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推进。通过把握现状,明确困境,能够精准定位问题根源;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体系,能够形成多元育人合力;通过创新方法,优化实践,能够提升辅导实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创新科技应用,促进家校深度融合,共同助力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乡村振兴提
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易红 .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求助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 [D]. 湖南 :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DOI:10.7666/d.y1309175.
[2] 魏萱彤. 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与行为惯习的影响研究[D]. 黑龙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3.
[3] 莫广荣. 结构化辅导: 内涵、现状及实施路径 ——基于乡村留守儿童学业求助的视角 [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