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付国华

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一中学

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重要方向,高中化学学科因其概念抽象、实验性强且微观世界现象难以直观呈现等特点,对信息技术支持尤为迫切。当前阶段许多教师已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重要作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技术应用深度不够、等问题。探究期望能够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应用策略,为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教学素材开发创新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主要体现在多元化学习素材筛选与再加工环节,教师需充分挖掘网络空间中各类优质资源,通过分类整理、精心筛选等手段建立符合教学需求资源库。具体而言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收集微课视频、动态分子模型等多媒体资源,并依据教学目标与学情进行二次开发与整合。例如针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教师应当组合运用三维原子模型、周期表交互式图谱及相关元素性质变化趋势图表,使抽象概念具体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教师还应关注前沿科技发展,将量子力学最新探究成果、材料科学突破性进展等引入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科学思维,资源应用过程中教师需注重知识点间逻辑关联,避免碎片化呈现构建系统化学习路径。

教学素材开发创新则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思维局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创设教学素材,教师应当通过 PPT 制作、微课录制等方式创造性呈现化学概念与现象。例如针对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教师应当设计交互式动态图表展示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变化过程,针对有机化学构型探究运用 3D 建模技术构建分子空间结构模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素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与挑战性结合,设置合理认知冲突与梯度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应当指导学生参与素材开发过程,如鼓励学生利用手机 APP 记录实验现象、制作化学元素主题宣传片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二、信息平台构建利用,教学模式转变升级

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平台构建利用期望能够创设科学高效学习环境,实现资源便捷获取与课堂深度互动,现代信息平台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强大支撑,包括智慧教室硬件设施、学科教学软件系统及网络资源共享空间等。智慧教室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设备,实现化学概念直观呈现与实时交互,教学软件系统如雨课堂、学习通等能够整合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全过程管理功能,教师通过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发布任务、组织讨论并收集反馈,学生则能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提交作业参与评价。网络资源共享空间则打破时空限制,微信群、QQ 群等即时通讯工具作为辅助交流渠道,而专业化学学科网站、化学实验资源库则为深入学习提供丰富素材。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海水中重要元素——钠和氯教学为例,信息平台应用与教学模式创新能极大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当通过微课形式预先讲解钠元素性质、氯气制备原理等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平台观看并完成预习测试,教师根据测试数据分析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中教师借助学习平台组织海水淡化技术探究协作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承担不同任务:甲组查询海水成分数据并制作可视化图表,乙组收集整理各类海水淡化技术原理,丙组模拟设计钠离子、氯离子分离装置,丁组探讨海水淡化技术环境影响。各组利用平板电脑或手机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并通过平台进行组间交流最终形成完整探究报告。实验环节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展示钠与水反应、氯气制备等危险实验视频,结合实物展台演示部分安全实验,通过分屏比对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现象关联。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信息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提升保障

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评价体系完善主要围绕多维度全程考核机制构建,打破传统单一终结性评价局限,现代化学评价体系应当兼顾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与情感态度三个维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前测评价阶段教师应当利用在线测试平台了解学生前置知识状况,为教学设计提供精准依据,过程性评价环节教师借助学习管理系统实时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等信息,形成学习轨迹档案,终结性评价部分,除常规纸笔测试外增加在线考核、实验操作考核等多元方式。信息技术优势在于能够实现评价即时反馈与个性化指导,系统自动分析学生答题情况,针对错误类型推送相应知识点讲解或习题训练,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也能通过网络平台高效开展,学生在批阅同伴作业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理解。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教学为例,信息评价体系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针对该章节结构复杂、内容抽象特点教师应当构建立体化评价方案:课前通过学习平台发布碳元素基础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先修内容掌握程度,课中运用即时反馈系统检测学生对有机物分类、命名规则理解情况,学生通过手机扫码方式回答问题,教师根据答题结果实时调整教学进度与重点,实验环节中教师利用平板电脑记录学生操作要点与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形成实验技能评价档案。课后布置分层评价任务——基础层要求学生完成有机物分类与命名在线测试,提高层要求学生绘制常见有机物转化关系思维导图,拓展层鼓励学生开展生活中常见有机物调查项目,学生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如制作微视频记录家庭清洁剂成分分析过程等。期末综合评价采用作品集形式,学生将本章所有学习成果整合为电子档案袋包括知识点笔记、练习测试等,教师通过评价软件对作品集进行全面分析生成学习能力雷达图,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

结论: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重要途径,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与教学素材开发创新,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信息平台构建利用与教学模式转变升级,可以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升学生参与度,通过信息评价体系完善与教学质量提升保障,能够促进评价方式科学化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未来高中化学教学应继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新模式,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核心素养推动化学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 任 路 .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STEM 教育的融合与创新 [J].Advances in Education, 2024, 14.DOI:10.12677/ae.2024.1491618.

[2] 王婷婷 .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启迪与智慧(下),2024(3):0102-0104.

[3] 张娟 .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十九).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