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作者

李峰华

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心小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400

   

一、“发现问题”的方法

首先,创设情境。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创设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研究的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气氛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情境要形象生动、形式新颖、富有吸引力、挑战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创设情境的途径,可从现实社会人们关注的问题中选取素材;也可以从生活实际、自然科学中、地方民族特色中选取素材。

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设计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动画情境等,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情境中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从而激活学习动机和思维方向。如在教学圆面积时,创设:把一头牛拴在一块草坪的树桩上,从树桩到牛颈的绳长为2 米。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就会提出不同的问题:

1、这头牛把能吃到的青草吃完,光秃的一片是什么形状 ?

2、这头牛能吃到的青草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

3、这头牛跑了5 圈,最多跑了多少米? 可见,创设情境问题是激发学生创 新意识的前提。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情境中去质疑,提出不同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际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放下包袱,主动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教师点拨学生挖掘问题的“质”的因素,使学生善于质疑,学会正向质疑和逆向质疑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创造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二、“问题探究”方法

1、要联系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情和美,提出、解决数学问题,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情境中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概念尽量从实际生活中引入,问题尽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找准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使问题解决恰到好处。如在教学小数运算时,先创设情境:小华妈妈平时很辛苦,正好今天是星期天,小华与妈妈一起去卖菜,帮妈妈算帐。

下面是小华妈妈要卖的菜。种类单价(元/千克)白菜 0.80萝卜 0.60 土豆 0.80菠菜1.60 请算一算: ① 卖白菜、萝卜、菠菜各1 千克,应收多少元?2 卖2 千克白菜和 4 千克萝卜,应收多少元 ? 这样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动力。

2、重视实践操作。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把抽象的数字知识先物化出来,达到形象思维,再通过思维探究,借助语言表达,把物化出来的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维,进而形成概念,既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培养,又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进行“互动”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了解旧知识的生长点,采取教具演示,学具操作,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全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规律;同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教学“画圆的方法”时,教师不急于照本宣讲,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必备的工具,让学生大胆地在空白纸上试画,然后,分别从学生画的圆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投影显示,并引导学生阐述、辨别、说明画圆的方法。这样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会掌握认识半径、直径与圆的关系。让学生亲自实践探究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三、“问题解决”方法

1、联想迁移法。联想迁移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手段。联想迁移法是指用自己原有的知识,通过回忆、再现、把旧知识迁移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是学生思维空间更宽广。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提出:“为什么要先通分,再相加减呢? 与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通过感悟、联想、迁移得出“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

2、求异思维法。求异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知识圈和原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更多更新的解决途径。求异与求新常常是连在一起的,与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独创性、新颖性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问题,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鼓励学生要善于创新、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科学性、深刻性、创新性,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总之,以“解决问题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情境。只有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