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舞蹈课堂中的应用机制研究

作者

陈静芳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0

引言

高职舞蹈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其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师讲、学生练”模式,这种模式已难以满足复合型舞蹈人才的培养需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极大程度上得到凸显,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项目化教学开始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中心,借助把真实的行业需求引入课堂的方式,推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去掌握舞蹈编创、教学以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技能。本文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对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舞蹈课堂中的应用机制展开探讨,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推动高职舞蹈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一、项目化教学与高职舞蹈课堂的理论逻辑阐释

(一)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内涵与实践特征

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以及综合性是其主要的特性,它是一种运用项目当作载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中心。其核心是把学习内容以及真实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依靠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推动学习进程的开展,促进学生开展主动学习。项目化教学借助舞蹈行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比如乡村振兴主题的舞蹈编创以及社区舞蹈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舞蹈编创以及其他职业技能。学生不仅需要参与到项目的每个环节当中,还得运用舞蹈技巧、创作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舞蹈课堂的职业导向特性与教学需求

当前舞蹈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趋向于多元化,不仅要求舞蹈人才具备表演技巧,还得胜任教学以及编创等工作。高职舞蹈课堂的核心目标,就是开展适应多种舞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为了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课堂教学需要把行业要求紧密对接起来,既要对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进行培养,也要对编创、教学、策划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强化。教学模式得注重开展实践性、情境性以及职业性的教学,借助模拟行业场景的方式,确保学生能获得契合行业标准的职业能力,最终满足舞蹈行业的实际需求[1]。

二、高职舞蹈课堂应用项目化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部分教师对项目化教学的理念认知存在偏差

学生在高职舞蹈课堂的项目化教学中,常常只能参与到最终成果的制作环节里,没机会自主选题以及开展调研工作——不少教师会把项目的主题设定、实施步骤还有细节安排都抓在自己手里。这种做法其实是把项目化教学简化成了“任务布置”,完全忽略了教学里最核心的学生主体地位还有过程性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还有创造性很难发挥出来,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这些综合能力也没办法有效提高,既没能掌握项目化学习的方法,所学的内容也没法迁移到实际的职业场景里。

(二)项目设计与舞蹈职业能力培养的契合度相对不足

部分项目设计过于看重形式,没能契合舞蹈行业的实际需求。像演出剧目创作以及社区舞蹈教学这些真实行业场景,很多项目都没把它们融入进去,进而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这种脱离行业需求的设计,不仅难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还会降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把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价值也削弱了。

(三)教学评价体系与项目化教学的适配性较为薄弱

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更看重最终结果,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以及综合素养的考核;不少评价会把重点放在舞蹈技能的标准程度以及演出效果上,没有充分关注到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还有创新思维等重要能力的培养 [2];其没法全面体现出学生的职业素养,也不能有效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对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以及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都造成了影响。

三、高职舞蹈课堂中项目化教学的优化应用策略

(一)强化理念引领,提升教师项目化教学能力

要把教师的项目化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强化理念引领是首要任务。教师应借助专题培训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的途径,去更新对项目化教学的认知,尤其是把“学生为中心、过程导向”的理念理解得更深刻。这样一来,就能突破“任务布置等于项目化教学”的认知误区,把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参与与成长看得更重。并且,教师应在课堂上去引入真实的行业需求——比如舞蹈编创、社区舞蹈教学这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提升创作、团队协作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依靠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提高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能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接地气的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二)聚焦职业需求,优化舞蹈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在舞蹈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会进行引导,把学生从选题、调研、创作到展示等每个环节都全程参与进去,鼓励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创新,并且根据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而优化项目设计时,要先关注行业的真实需求,比如乡村振兴、老年群体的舞蹈需求等,把这些需求当作依据来设置项目主题,把项目内容与行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紧密对接,还要把对应的职业能力目标(比如舞蹈编创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明确下来,确保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系统提升各项职业技能。这种设计与实施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并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步入职场奠定坚实基础[3]

(三)构建多元评价,完善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反馈机制

要完善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反馈机制,得先把多元评价体系构建起来,这一体系得包含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行业专家评价等多个维度。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都要重点关注,特别是过程性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借助反思表和项目过程评价表,把学生在调研、创作、展示中的表现详细记录下来,除了看技能有没有提高,还要考察团队协作、问题解决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行业专家的评价也得纳入系统评价,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果和行业需求的契合度。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分析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舞蹈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了项目设计、教师培训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在舞蹈编创、教学和团队协作等领域。通过加强教师理念引领、聚焦行业需求优化项目设计以及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为高职舞蹈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景琳 .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5,15(18):158-160.

[2] 王洪宝 , 陆文灏 , 刘森 , 缪伟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形态重构研究 [J]. 职业教育 ,2025,24(16):63-66.

[3]王心如.高职学前专业舞蹈课程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以《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为例 [J]. 大众文艺 ,2022,(1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