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摄影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钱梦彤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00
引言:
2022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高职摄影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能适应商业、新闻、人像等摄影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适应真实职业场景的能力、创意执行与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真实任务为载体,推动高职摄影教学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转型,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摄影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摄影教学的研究重点。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摄影教学模式的核心构建要素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摄影教学模式的核心构建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任务设计的原则与类型。任务设计需遵循三大原则,职业导向是任务设计的核心逻辑,需对接摄影行业的岗位需求;层次性原则需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设计任务序列;实践性原则要求任务结合真实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任务的代入感与实用性。其二,师生角色的转型与定位。任务驱动模式下,师生角色需实现根本性转型。教师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与“组织者”:不再“满堂灌”,而是在任务开始前明确目标、要求与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完成任务的路径 [1]。其三,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需实现三个结合。首先,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作品,还要关注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其次,教师与学生互评结合,教师评价注重专业性,学生互评注重同伴的创意与努力;最后,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结合:评价指标涵盖“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创意的独特性”、“职业素养”,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摄影教学模式的实践实施路径
(一)任务的情境化设计与发布
任务的情境化设计需紧密对接高职摄影专业的职业场景,以真实需求为导向构建任务框架。如商业摄影场景可设计“为本地小微企业拍摄产品宣传照”任务,针对本地手工蛋糕店的新品推广需求,要求学生拍摄能突出蛋糕新鲜度与温馨氛围的照片,用于店铺微信公众号与线下海报;新闻摄影场景可设计“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纪实拍摄”任务,要求学生记录老年人的日常活动,突出社区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任务发布时,需通过情境描述还原真实场景,如“XX 蛋糕店近期推出草莓奶油蛋糕新品,需要一组能吸引 18-30 岁年轻顾客的宣传照,客户希望照片能体现蛋糕的食材新鲜和制作工艺”,让学生代入“商业摄影师”角色;同时发布任务说明书,明确任务目标、要求、时间节点。这种设计强调任务的真实性与职业关联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前体验职业场景中的客户需求、场景限制与效果要求,增强对“商业摄影需兼顾艺术与市场”“新闻摄影需关注真实性与故事性”“人像摄影需捕捉个性与情感”等职业能力的认知。
(二)任务实施中的指导与互动
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以“引导者”身份贯穿全程,采用“前期方法讲解、中期问题答疑、后期总结提升”的分层指导策略。前期方法讲解聚焦任务所需的核心技能,如“产品宣传照”任务中,教师可结合案例讲解布光技巧、构图方法、客户沟通技巧;中期问题答疑则针对学生在拍摄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拍摄时店铺光线太暗怎么调整?”教师会建议用反光板补光或调整相机 ISO,“客户不满意初始方案怎么修改?”教师会引导学生查看客户提供的参考案例,调整拍摄角度或后期风格;后期总结提升则通过分析学生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共性问题,并分享优秀案例,引导学生反思改进。学生的互动方式以“小组合作”与“peer learning”为核心,如“产品宣传照”任务中,小组分工负责客户沟通、场景布置、拍摄、后期制作,通过协作完成任务;peer learning则通过“小组内作品互评”“班级经验分享会”实现,如小组内互相点评拍摄的样片,班级经验分享会中,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经验。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会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如当学生问“怎么拍草莓的光泽?”时,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建议,让学生通过实践找到解决方法;同时,对主动分享经验的学生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三)任务成果的展示与反馈优化
任务成果的展示是连接学习与应用的重要环节,需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成果的价值与意义。线下展览可在校园美术馆或教学楼大厅举办“任务成果展”,如“本地小微企业产品宣传照展”“社区纪实摄影展”,将学生作品打印成8 寸照片,配以设计说明,邀请师生、企业代表、社区居民参观,增强作品的仪式感;线上平台展示可通过班级公众号、专业网站发布学生作品,扩大作品的传播范围,让学生感受到“摄影能传递故事”的价值;职业模拟汇报则要求学生以“商业摄影师”身份向“客户”展示作品,解释拍摄思路,模拟真实的商业提案过程,让学生体验“向客户解释作品”的职业环节。反馈方式需多元化,确保意见的全面性与针对性。教师点评需结合技术与职业性,如“这组产品照的构图合理,色彩符合品牌风格,但缺乏产品的使用场景,可增加一张这样的照片,提升客户的代入感”;学生互评需采用结构化评分表,写出具体的优点与建议;企业专家意见需从行业视角给出反馈,如邀请本地摄影公司的商业摄影师点评“产品宣传照”:“这组照片的视觉效果不错,但商业摄影需兼顾市场需求,建议增加一张价格标签的特写,突出产品的性价比,更符合年轻顾客的消费心理”。通过这些反馈,教师可及时调整后续任务设计、改进指导方法;学生则可根据反馈优化自己的作品,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闭环。
结语:
本文通过对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摄影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结果表明,任务驱动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高职摄影教学问题。从核心构建要素看,职业导向、层次性、实践性的任务设计原则,教师引导者、学生主动探究者的角色转型,过程与结果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构成了模式的核心框架;从实践实施路径看,情境化任务设计、分层指导互动、多元化成果展示反馈,增强了模式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娣 . 基于 OBE 理念的高职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中旬刊 ),2024,(11):100-103.
[2] 王欢 .“新双高”背景下高职摄影摄像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5,(09):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