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6G 网络的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胡鹏 刁兆雯 罗晓华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4

一、性能需求分析

在 6G 这般复杂且处于前沿探索的网络环境之下,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这一极为关键的通信领域所面临的性能要求,与以往相比变得格外严苛,其核心指标中,涵盖着端到端时延、通信可靠性以及系统鲁棒性。举例而言,6G 体系下的URLLC 必须实现亚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如此才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和车联网所提出的对于实时响应的极高要求;与此同时,通信可靠性的要求更是达到了10−7 甚至是更高的级别,旨在确保各类关键任务即便处于极端的环境之下,也依旧可以实现稳定的传输;除此之外,系统鲁棒性作为关键指标之一,所要求的是通信系统需要具备面对诸如链路干扰、设备故障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快速恢复能力。为了能够满足上述这些苛刻的指标要求,6G 网络不得不引入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智能频谱管理以及协同感知等新型的前沿技术,以此构建起一种更加灵活且高效同时还具备可自适应特性的网络架构,进而全方位地提升URLLC 在性能保障方面的能力表现。

二、关键技术探讨

(一)超密集网络架构(Ultra-Dense Network, UDN)

鉴于 6G 中存在着高频段信号所出现的衰减程度较大以及传播距离相对较短这样棘手的问题,超密集网络架构这种能够成为 URLLC 重要支撑的架构便应运而生,而通过在通信区域内进行大量小基站的部署操作,使得UDN 显著地缩短了用户跟接入点二者之间的物理距离,进而能够达成降低传播时延以及增强信号质量等目标,不仅如此,UDN 在实现多链路冗余方面也具有可行性,从而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超密集部署这种方式同样带来了干扰管理以及资源协调方面的复杂性,所以6G URLLC 系统不得不结合智能协同调度这一机制,去对小基站之间的干扰关系进行动态调整,其目的在于确保网络在高负载这样的场景下依然能够具备低时延以及高可靠性的特性。

(二)智能调度机制(Intelligent Scheduling)

在名为 URLLC 的特定场景之下,通信系统所必须承担的重任乃是对以突发性形态的流量以及具备高优先级特点的任务予以快速实施调度处理,进而达成避免关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延迟状况的目的;然而,传统意义上依托规则构建起来的调度算法却因网络环境的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特性,而难以对其形成适配效果。鉴于此情形,在6G 这一先进通信领域中才引入了基于机器学习理念所构建的智能调度机制。该机制主要通过针对网络实时所处状态展开实时性的感知以及前瞻性的预测操作,使得系统能够依据不同业务所独具的时延要求以及可靠性方面的需求,灵活且动态地对资源分配这一策略予以优化处理。比如强化学习算法便能够在处于连续交互的过程当中,对能够实现最优调度目标的策略进行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极短的时延与相对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以此促使整体URLLC 性能得以提升。

(三)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

作为能够对通信时延起到降低作用这一关键技术的边缘计算,在 6GURLLC 里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便是,借助将计算资源部署在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节点的方式,从而使得数据传输路径得到大幅减少以及端到端响应时间实现降低。与此同时,边缘节点会承担一部分智能决策与协同调度功能的这种情况,也会让核心网络负载得以减轻并且系统鲁棒性获得提升。特别是在车联网与工业物联网等应用场景当中,不仅会出现边缘计算提升实时处理能力的情形,而且还存在着在网络断联或者核心节点发生故障时,边缘计算仍可维持基本服务、保障通信可靠性的状况。

(四)频谱资源优化(Spectrum Resource Optimization)

由于 URLLC 对频谱资源在实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层级的要求,所以为能满足多业务并发状况下极为复杂的通信需求,6G 便需要实现频谱资源的动态调度以及智能分配这一关键目标,而基于认知无线电技术所构建起来的动态频谱访问机制,它能够使得系统在不同频段之间进行灵活切换,进而有效规避干扰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与此同时,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可达成多个用户在同一频谱资源上的重叠传输效果,进一步提升接入密度。另外,通过联合 AI 算法,6G 系统还能够对业务需求的未来趋势作出预测,最终实现频谱的预分配以及动态优化操作,如此便全方位保障URLLC 业务的可靠性和低时延等重要特性。

三、挑战与对策

(一)技术挑战分析

随着6G 通信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在关键任务型场景里作用日益凸显的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其实际部署却依然面临着多重技术挑战,比如因频谱资源存在稀缺特性,限制了 URLLC 在大规模并发环境下的扩展能力,特别是在高密度接入且高移动性场景时,传统频段根本无法满足低时延与高可靠性这双重需求。再如6G 所引入的多跳通信、超密集小基站及空天地融合等架构,使网络架构复杂性增加,网络状态变动频繁,进而导致时延控制及可靠性保障的难度加大。另外调度机制及资源管理策略处于滞后状态,面对动态又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传统静态或者规则驱动型的调度方法难以实现实时响应,最终造成资源出现浪费或者服务出现中断。并且终端侧还存在着计算能力不足及功耗受到限制等问题,对边缘智能及本地决策的效率产生了制约。而在远程医疗、工业控制等高敏感类型的领域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成为需要突破的难点,毕竟任何信息泄露或者通信中断情况都有可能致使严重后果的发生。

(二)研究路径与解决方案

面对上述所提及的一系列挑战而言,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或许应当高度聚焦在针对多维协同技术及智能化管理机制所进行的构建工作之上。在频谱这一重要领域,针对太赫兹及可见光通信等一类新型频段,理应着重加强对其展开探索与充分利用,目的在于借此实现系统容量的提升及资源灵活性的增强。而在调度机制范畴之内,机器学习技术可被考虑融入其中,从而达成能够面向 URLLC 业务开展自适应资源配置及时延预测的效果。至于终端算力这一棘手问题的解决,推动设计轻量级边缘计算框架及发展分布式处理机制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对于安全协议与通信架构间的联动设计也应强化,通过采取如物理层安全、区块链等手段,以实现提升数据传输安全保障能力的目的。凭借多技术的融合与协同作用,致力于构建出具备鲁棒、高效、智能特性的6G URLLC 系统,该系统将极有可能为关键行业提供坚实可靠的通信服务。

结论:

本文围绕 6G 网络下的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展开系统探讨,从性能需求、关键技术到面临挑战,梳理了实现 URLLC 的核心路径。研究表明,超密集网络、边缘计算、智能调度和频谱优化等技术是支撑URLLC落地的关键。未来,随着 AI、新型频谱和安全机制的不断演进,URLLC将在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远程医疗等场景中实现广泛部署,成为 6G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通信基础能力。

参考文献:

[1]柴蓉,邹飞,刘莎,等.6G 移动通信:愿景、关键技术和系统架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3(03):337-347.

[2]区林波,蔡慈贵.5G 网络中人工智能算法在流量预测和资源调度中的应用[J].长江信息通信,2024,37(12):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