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陈煜
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一、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数据处理能力和决策支持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促使高等院校必须对现有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改革,以满足未来企业对创新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财务数据处理方式的变革
大数据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财务数据,还涵盖了非财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财务预测、成本控制和风险评估。例如,通过对销售数据、客户数据等多维度数据的整合分析,企业可以更精准地制定价格策略和预算计划。
(二)决策支持能力的提升
大数据为财务决策提供了更全面和实时的信息支持。传统财务决策往往依赖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判断,而大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和分析市场动态、竞争对手数据等,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例如,通过对竞争对手财务状况的动态监测,企业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和成本控制措施。
三、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现状分析
(一)课程内容滞后
目前,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财务理论和方法上,对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涉及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各个行业的运作模式,财务管理领域也不例外。然而,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行业实践,未能及时将大数据相关知识纳入教学体系。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时,往往难以快速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财务工作需求,因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大数据技能存在脱节现象。这种课程内容的滞后性,使得学生在面对企业对大数据财务分析、数据驱动决策等新兴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操作的训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讲授、板书等方式向学生灌输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在讲解财务决策时,缺乏对大数据支持决策的案例分析,学生难以理解大数据对决策的实际作用,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理解,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低。由于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枯燥乏味,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师资力量不足
大数据技术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包括财务、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然而,目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教师大多毕业于传统财务专业,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不够深入,难以有效地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教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由于缺乏对大数据技术的系统学习和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虽然高校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实践课程,但这些实践课程往往与实际企业环境脱节,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通常只能在学校的实验室或模拟环境中进行操作,所使用的数据和案例大多是虚构的或经过简化的,与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情况相差甚远。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无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时,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实践知识无法直接应用到工作中,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措施
(一)更新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增加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模块,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工具(如 Excel 高级函数、SQL 语言等)的使用,以及大数据平台(如Hadoop)在财务数据存储和处理中的应用。例如,可以设置“ 大数据与财务决策” 课程模块,讲解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财务预测和风险评估。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大数据在财务决策中的具体应用,如通过对海量市场数据的分析,预测企业的销售趋势和市场需求,从而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和投资策略提供依据。
(二)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法,将大数据在实际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引入课堂。例如,通过分析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利用大数据进行财务优化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设置大数据财务分析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企业财务数据挖掘项目,让学生从实际企业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这种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对大数据技术的掌握程度。可以邀请大数据技术专家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还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例如,组织教师参加“ 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高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开展大数据财务管理相关的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企业环境中接触大数据财务管理。例如,与本地的金融机构或大型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大数据财务项目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实际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流程,了解大数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如财务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成本控制等。同时,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最新的大数据财务管理案例,用于教学和研究。这些案例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补充到课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与企业合作还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五、结论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建设和开展实践教学,高等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潇.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1):188-189.
[2]何颜.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1):42-46+58.
[3]李伟,赵莎莎,韩路路.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发展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1,19(02):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