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在基层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作用
陈鹏
农业农村局 山东乐陵 253600
引言
现如今社会上,人口不断增多,资源也面临巨大压力,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其发展水平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水平。基层农业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发展状况非常重要。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常低效且资源浪费,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于是农业技术推广成为推动基层农业种植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农业技术推广在基层种植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技术推广给基层种植业增添了精准化、集约化的生产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 看天吃饭” 的传统状况,把新品种,新机具,新办法输送到田间地头,使农民不再依靠经验,像种耐密植品种,配合合适的种植密度,在有限的土地上达成产量突破,引进小型播种机,收割机之类的设备,把单户种植的劳作时间缩短数倍,释放出大量劳动力去从事其他生产环节。更为关键的是,技术推广带来的标准化管理,统一的施肥配方,病虫害防治阈值之类,使得农作物生长过程变得可控,减小了操作差异造成的减产风险,这种效率提升既表现在产量增长上,又表现在资源消耗的缩减,用更少的水,肥,药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1.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技术推广就像打开门的钥匙,打开了基层种植业从“ 单一作物” 向“ 多元协同” 的门路。引入经济价值较高、适应能力较强的特色作物品种,比如优质果蔬、专门用的粮食等,引领农户改变种植方向冲破传统粮食作物独霸的局面,配备技术的推广给予了结构调整的保障支持,像是设施栽培技术能让北方种起南方的水果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使得干旱土地适宜种植高附加值的作物,种养结合模式、轮作休耕等技术推广也得以落地实施。比如玉米和大豆交替耕种的推广,土壤变得肥沃,多出些农民的赚头。这样的结构优化并不是直接的“ 换汤” ,根据地域的资源来合理布置,基层种植业更加贴合市场所需,抗风险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2 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 最后一公里” 梗阻,很难形成有效的技术输送网络。推广机构设置分散,农业部门、科研单位、合作社等各自为战,技术信息传递存在重复或者断层,就像一项种植技术可能被不同的机构以不同的形式去推广,让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推广方式依旧是以“ 单向灌输” 为主,技术员下乡宣讲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对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导致推广的技术与当地的生产条件不相匹配,例如向山区推广大型农机具,因地形原因无法使用。基层推广队伍力量薄弱,人员老龄化、兼职化严重,专业技能更新缓慢,难以掌握新型农业技术,更无法有效指导农民使用,使技术推广流于表面,不能真正走进田间地头。
2.2 农民技术水平不高
农民接受新技术并加以应用的能力不够,这是造成技术推广效果不佳的内部桎梏。一些农民深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觉得“ 老办法最靠谱” ,对新品种、新方法存有疑虑,怕好稻种“ 不好管” ,依然选择种植常规品种。文化程度的局限性影响到技术的学习能力,复杂的科技手册,操作规程就像“ 天书” ,老年农民很难弄懂其背后的科学道理和技术要点。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也阻碍着技术尝试,新技术应用通常要付出一定代价,农民顾虑“ 投入之后没回报” ,宁肯继续维持低收益的传统种植,也不愿意冒险采用新技术,这种保守思想使技术推广缺少群众基础,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2.3 技术推广资金不足
资金短缺如同枷锁,限制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广度与深度,财政投入总量不够,用以引进技术,试验示范,购买设备的资金就少,很多基层推广站连最基本的下乡交通工具,检测仪器都没办法配全,影响技术服务的开展。资金使用不集中也不高效,一些资金被用来处理行政事务,真正投入到技术推广实践里的比例很低,没有形成长期投入机制,资金往往随着项目临时拨付,项目结束之后推广工作就很难持续下去,像某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才见成效,因为资金中断而不能继续推广。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社会资本介入少,缺乏多元化的资金补充渠道,技术推广碰到大范围,深层次的技术更新需求时就经常显得很吃力。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创建“ 多元协同、上下联动” 的技术推广新布局,打通技术服务的“ 最末一公里” 。整合现有推广力量,形成农业部门牵头,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合作社、企业共同实施的联动架构,做到技术信息互通有无,发挥长处,科研单位抓技术研发,合作社搞田间演示,创建起“ 研发-田间-推广” 的全流程链条。更新推广方式,由“ 单向浇灌” 变为“ 双向交流” ,创建技术需求档案,定时搜集农民种粮时碰到的难题,专门组织技术培训和引导;用“ 田间学校” “ 技术能手一对多” 之类的形式,让农民在做中学技,改良推广效果。加强基层推广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建立激励机制,让推广人员“ 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确保技术服务常态化、专业化。
3.2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分层分类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培训内容要“ 接地气” ,把复杂的原理讲成通俗易懂的“ 土话” ,并结合现场操作演示、视频教学等形式,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比如用对比种植方式展示新品种的优势,用实物操作讲解农机具使用方法。培训对象要精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民设置不同的课程,对老年农民重点教授简单实用技术,对青年农民则增加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内容,培育“ 土专家” “ 田秀才” ,从有经验、肯学习的农民中选拔出来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技术推广的“ 二传手” ,带动周围农户学习应用新技术。建立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开通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及时解决农民在应用技术中遇到的问题,打消农民的顾虑,让农民敢用新技术。
3.3 加大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建立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给技术推广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加大对财政投入的力度,把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归入地方财政预算,而且要维持逐年增长,重点投入到基层推广机构创建,新技术引进试验,农民培训这些方面,从而保证推广工作有稳定的资金支撑。改善资金使用的方式,采取“ 以奖代补” ,“ 先建后补” 等办法,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给那些采用新技术并且取得成效的农民给予奖励,激发他们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把涉及农业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全部用在关键技术的推广上,不让资金分散浪费。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技术推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建立技术推广基金等方法,吸引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资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让技术推广有充足的“ 血液” ,不断推动基层种植业技术升级。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基层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面对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推广资金不足等问题,就要从各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强对基层农民的技术推广投资,用科技力量推动基层农业种植业向好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人口增长和各种资源的压力,让农民生活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严成刚.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3(6):166-168.
[2]沈勇.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J].新农业,2024(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