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探讨

作者

胡天麒

阜康市永鑫煤化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引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化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化工企业加快了转型升级,逐步迈向现代化和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化工企业生产中,安全是一切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及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将生产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深入分析化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从而切实提升化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意在全面剖析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现存问题,探究改良方向并寻找更新之路,从而促使企业由被动应付转变为积极防控,研究重点放在风险管理,技术应用以及机制更新这三个方面,希望给行业提供可落实的理论参照,助力达成本质安全化的目标。

1.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1.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现有结构

目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基本都是在国家法律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责任制,手段是标准化操作,保障是隐患排查,补充是应急管理。它把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定下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责任链条,从而保证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在操作上,企业一般都会用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把生产工艺,设备操作,维护保养这些关键环节规范起来,以此来降低因人为失误造成的危险。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属于预防性管理的组成部分,常常借助定期检查、专项排查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其目的就是尽早察觉并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应急管理主要集中在预案制定、应急演练以及救援准备等方面,试图做到在事故发生的时候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不过,这样的框架在实际运作时有着明显的静态特点,很难适应化工生产过程之中不断变动的风险情况,在碰上复杂的工况或者突然出现的异常状况时,这种僵硬的模式往往会显得缺乏灵活度和适应性,进而使得风险控制的效果受到限制。

1.2 当前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

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风险管理模式比较消极,基本上都是按照周期性的检查与整改来应对,缺少对风险的动态识别能力和即时监测手段,如此滞后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很难迅速察觉到工艺参数有偏离状况,设备性能逐渐变差之类的隐患,不能做到真正的预防性管理;信息化创建水平存在差距,某些公司还在继续采用传统的纸质记录办法以及人工报告的方式,致使信息传递速度慢且很难完成整合分析和深入挖掘数据。并且应急管理机制流于形式,应急预案未能得到及时更新,演练内容与实际存在的风险不符,致使在真实的事故场景中应急反应缓慢,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安全管理与生产运行缺少配合,安全被视作生产效率的一种阻碍,而不是价值创造的保证条件,这样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安全投入总是退居限制了整个管理体系效能的完全发挥,在这些问题都存在的大背景下就突显出当前所采用的管理体系向智能化以及精细化的方向去转型。

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优化的关键路径

2.1 基于风险管理的体系优化策略

风险管理需成为体系改良的关键导向,要形成涵盖设计,创建,运作,维持等全生命时段的动态管控机制,在工艺规划环节,应采用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等体系办法,全面辨识潜藏风险,通过 LOPA(保护层分析)来评判现有防范手段是否足够,在运作时段,要创建即时风险检测体系,针对重要工艺参数,装置情况展开持续监测,从而做到从被动应对到预先防范的改变。风险管理的优化也包含资源配置这一块,风险评估结果被量化之后,企业就能合理安排安全投入的优先级,把资源重点放在高风险区域,还要创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及分级管控机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控办法,这样做的好处是提升安全管控的精确度,改善企业的资源配置状况,做到安全和效益的协调。

2.2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体系优化中的应用

信息化创建是冲破现存管理瓶颈的主要途径,企业要塑造统一的安全生产经营平台,融合生产运行数据,设备状况消息,人员行为记载等多种消息,冲破数据孤岛,达成信息的互通互联,协同分享,在此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剖析技术,对海量安全生产数据执行深入挖掘,找出潜藏的规则和危险趋向,给经营决策赋予数据支撑。智能化技术的加入会极大改善管理效率,人工智能算法能分析过去事故案例,构建起风险预估模型,物联网技术可做到对设备状态随时掌握,而且提前发出警报,智能视频分析可自动辨识违规操作动作,这些技术综合运用起来以后,安全管理就会从传统的靠人工巡视,事后处理方式变成智能监测,预测预警这种主动防范形式,智能化系统还必须同人员操作达成良好配合,既要利用技术优势,又要保留人的判断力和灵活性。

3.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创新途径

3.1 管理理念与组织模式创新

安全管理理念要从“ 合规推动” 转向“ 价值塑造” ,把安全生产当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部分,营造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借助设立奖励制度,促使员工积极汇报安全隐患,给出改善意见,在组织架构上,冲破传统部门划分,形成跨部门的安全合作体制,搭建起矩阵式的安全管理网络。可以参考敏捷管理的思想,组建灵活的安全专项小组,对某一风险问题作出快速反应,还可以尝试建立区域性安全共享中心,集中专业技术力量,为多个生产单元提供支持服务,这样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方式有助于加快信息流动,提高决策速度,让安全管理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生产环境,不过组织革新还得有相应的权责划分和考核机制,才能保证新的管理模式真正落实下去。

3.2 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的融合

技术创新的重点要放在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上,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等新工艺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在线存量,推广使用防爆机器人,智能巡检设备等自动化装置,逐步取代人工高危作业,设备升级的时候,也要同步做数字化改造,在关键设备上加装智能传感器,形成数字孪生模型,做到设备健康状况的即时诊断,预测性维护。新技术的应用要系统考虑,拿智能监测系统来说,引入时就要改良报警管理策略,防止信息过载;自动化设备部署的时候,也要留下人工干预的通道,技术创新还要注重实用,选适合企业风险特点的技术方案,不能盲目追“ 高大上” ,忽略实际效果,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协同革新,慢慢塑造“ 人机环管”有机融合的智能安全生态系统。

结语

优化和完善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路径与创新方向是个需持续推进且不断变动的庞大工程,本文给出的优化路线与革新方向围绕现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关键问题来规划,面向未来的技术走向去设想,搭建起涵盖风险管理、技术创新组织变革应急强化的改进体系,促使安全管理理念由被动遵守规则朝主动防御风险转变,促使信息科技同安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塑造起动态适应且持续改良的机制,企业便有可能慢慢完成其安全运作水平上质的提升,而且必须提及的是,体系改良绝非一时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不断迭代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 鹏 飞 , 郭 煜 . 化 工 安 全 生 产 与 管 理 分 析 [J]. 清 洗 世界,2022,38(02):176-178.

[2] 徐智勇. 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和要点探究[J]. 云南化工,2022,49(02):118-120.

[3] 刘强, 李红月.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及管理研究[J]. 现代职业安全,2024,(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