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蒙玉玲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179
引言
建筑工程招投标作为建筑市场交易的关键环节,对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工程质量以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鉴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招投标管理过程中潜藏着多种风险。若这些风险未能得到妥善识别与应对,将会引发不公平竞争现象,致使工程质量下滑、成本超出预算等一系列问题,对各方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深入探究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1.1 围标串标风险
围标串标现象在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里屡见不鲜,已然成为重大风险隐患。部分投标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获取中标机会,不惜相互勾结串通,运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来达成目的。
这种行为对建筑市场的危害极大,不仅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建设单位难以挑选到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还为工程质量与进度埋下了诸多隐患。一旦围标串标企业中标,因其并非凭借真实实力获得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技术能力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最终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障。
针对围标串标风险,可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独特优势来加以应对。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性以及可追溯性,借助这两个特性,我们可以将投标文件、评标记录等关键信息上传至区块链。因为区块链上的信息一旦记录,就无法被单方面修改,且每一次操作都会留下可追溯的记录。这就如同给招投标活动加上了一把“ 安全锁” ,大大增加了围标串标行为的操作难度,有效遏制此类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保障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性。
1.2 资质不实风险
资质审查是保障投标企业具备相应能力的核心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资质不实的风险。一些投标企业为参与投标,可能会伪造或夸大自身的资质证明文件,提供虚假的业绩资料、人员资质信息等。而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在资质审查时,可能由于审查不够细致、信息核实难度较大等原因,未能察觉这些问题,从而让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得以参与投标甚至中标。这无疑会给工程建设带来技术与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对工程的顺利推进以及质量保障构成威胁。
1.3 评标失当风险
评标环节在确定中标人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可能出现评标失当的风险。一方面,评标标准若设置不合理,例如评分细则缺乏科学性、权重分配不够恰当等,就可能导致对投标企业的评价不够准确。另一方面,评委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评委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人情关系、利益诱惑等,在评标过程中无法秉持公正原则对待每一个投标企业,做出不客观的评价。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使真正优秀的企业错失中标机会,影响招投标结果的公正性。
1.4 合同隐患风险
合同作为招投标活动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后续工程实施的重要依据。然而,合同隐患风险在招投标管理中不容忽视。合同条款可能存在不完善、表述不清晰的情况,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界定模糊,容易引发纠纷。例如,在工程价款调整、工程变更处理、质量标准设定、违约责任认定等方面若约定不明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争议,进而导致工程进度延误、成本增加。此外,合同签订后,可能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遭遇不可抗力等因素,使得合同履行面临重重困难,给双方带来经济损失。
2.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风险的影响
2.1 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围标串标、资质不实等风险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诚实守信、具备实力的企业由于受到不正当竞争的排挤,难以在公平环境中中标,其发展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而通过不正当手段中标的企业并非依靠自身真实实力,导致市场资源无法实现合理配置,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市场机制。
2.2 危及工程质量与进度
资质不实的企业中标后,可能因技术和管理能力不足,无法按照工程要求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评标失当可能使
优秀企业未能中标,而选用的中标企业不能胜任项目,同样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此外,合同隐患引发的纠纷可能导致工程停工,造成工期延误,无法按时交付使用,给建设单位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
2.3 推高工程成本
围标串标导致的高价中标,以及合同隐患引发的工程变更、纠纷处理等情况,都会致使工程成本大幅增加。建设单位不仅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工程价款,还可能因工程延误、质量问题等产生额外费用,如违约金、修复费用等,进一步加重了建设单位的经济负担。
2.4 破坏行业诚信环境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如围标串标、资质造假等行为,凸显了部分企业诚信意识的淡薄。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建筑行业的诚信环境,对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降低社会对建筑行业的信任度。
3.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
3.1 健全法规体系
政府应着力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明确围标串标、资质造假等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显著提高违法成本。对招投标程序的规定进行细化,确保招投标活动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进行。同时,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以及新问题的不断涌现,及时对法规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实际需求的变化。
3.2 加大监管强度
构建完善的招投标监管体系,强化对招投标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设立专业的监管机构,并配备高素质的监管人员,提升监管工作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电子招投标平台,实现对招投标活动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加强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企业以及评委的全方位监管,对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切实保障招投标活动的公正与公平。
3.3 优化评标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标标准与方法,依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合理设定评分指标及其权重。例如,针对技术复杂的项目,适当提高技术标在评分中的比重;对于一般性项目,则着重关注商务标的合理性。加强对评委的培训与管理,提升评委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建立健全评委考核与淘汰机制,对不称职的评委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评标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与评估,增强评标结果的公正性与可信度。
3.4 强化合同管控
在招投标阶段,就必须高度重视合同条款的制定。建设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要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条款完整、表述清晰且合理。对工程价款调整、工程变更、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进行详细明确的约定。合同签订后,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建立合同跟踪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严格把控合同变更环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变更,有效避免因合同变更引发的风险。
结束语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风险对建筑市场秩序、工程质量、成本控制以及行业诚信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采取健全法规体系、加大监管强度、优化评标机制、强化合同管控等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障招投标活动公正、公平、有序地进行。这对于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建筑市场的持续发展与变化,需持续关注招投标管理中的风险动态,不断完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以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蝶.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风险及预防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23:265-267.
[2]吴顺泉.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风险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3(10):157-159.
[3] 张小红. 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风险及控制措施[J]. 金融文坛,2023(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