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之如何“ 引爆”课堂

作者

孙春芳

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

一、引言:“ 引爆课堂” 的现实意义与研究背景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困境

当前传统课堂普遍存在“ 教师讲授投入,学生吸收低效” 的矛盾,部分课堂呈现“ 教师激情授课,学生被动接收” 的状态,甚至出现“ 翻开书能回忆,合上书全忘记” 的记忆失效现象。这种“ 填鸭式教学”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匮乏、参与度低,与新课标“ 以学生为中心” 的理念严重不符。

(二)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课堂摒弃“ 一言堂” 模式,聚焦核心素养发展。“ 引爆课堂” 的本质并非追求表面热闹,而是通过设计“ 爆点” ——即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思维发散的教学环节,实现课堂从“ 教师主导” 到“ 学生主体” 的转变,让课堂真正“ 燃” 起来。

二、“ 引爆课堂” 的实践策略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需打破固化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具体可从三方面推进:

(一)精选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

1. 视频素材选择:需遵循“ 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知识准确” 原则,核心作用是“ 提神醒脑” ,帮助学生摆脱连续上课的疲惫。例如物理课讲解抽象知识点前,播放趣味科普视频引发好奇心,且视频时长需控制在3-5分钟,避免为导入而导入,确保与教学目标紧密关联。

2. 音乐与图片应用:音乐需紧扣教学主题,选取积极健康的片段(如英语“ 节日” 主题课播放《Jingle Bells》副歌部分),避免整段使用耗时过长;图片应选用学生喜爱的热门素材(如动漫形象、社会热点图),引发情感共鸣,助力新知识理解。

3. 希沃白板运用:利用“ 课堂活动” 模块设计“ 砸金蛋” “ 游戏闯关”等互动环节,提升学生参与度;借助“ 学科工具” (如数学几何画板)将抽象知识具象化;通过“ 手机授课助手” 实现作业投屏讲解,教师可走近学生,实时观察其听课状态。

(二)强化师生课前准备

教师除常规课件制作外,需准备学科相关实物教具:英语课讲解“ 水果” “ 文具” 主题时,携带苹果、铅笔等实物;音乐课带电子琴、美术课备画架、体育课提前检查器材安全性。学生需根据课堂要求准备素材,如英语“ My Family” 主题课前准备家庭照片或介绍视频,“ 环境保护” 探究课前搜集身边环保案例并撰写简短报告,通过师生共同准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与归属感。

(三)构建严谨有序的教学环节

教师备课时需结合学生学情(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并预设“ 提神醒脑” 的问题或活动,根据课堂反应动态调整节奏。例如初中英语“ Travel” 主题阅读课,可设计“ 5 分钟视频导入(提问引发兴趣)—8 分钟读前词汇学习(铺垫阅读)—15 分钟自主阅读 +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0 分钟情景模拟(展示运用)—7 分钟总结拓展(布置任务)” 的环节,避免机械教学,确保课堂“ 活跃而不混乱” 。

三、“ 引爆课堂” 实践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常见问题分析

1. 同一教学活动在不同班级效果差异大(如1 班活跃、2 班参与度低),源于班级学情不同(性格、基础差异);

2. 课堂时间把控失衡,多因导入视频或互动活动耗时过长,导致“ 前松后紧” ,影响知识深度讲解;

3. 学生参与度不足,出现无人举手、回答困难的情况,部分因问题设计难度超出学生能力;

4. 部分教师存在“ 完成教学流程即可” 的心态,忽视学生实际知识吸

收效果。

(二)针对性应对策略

1. 适配学科与学情:理科课堂侧重实验类爆点(如物理浮力实验),文科课堂强化情景化故事设计(如语文《背影》课让学生分享亲子故事);针对内向或基础薄弱班级,设计低门槛任务(英语“ 单词配对” ),针对活泼或基础好的班级,设计竞争类复杂任务(英语辩论赛)。

2. 严控课堂时间:备课时为各环节设定明确时间限制,通过“ 计时器”“ 时间提醒” 执行,若某环节超时,需简化后续流程(如缩短词汇学习时间,仅讲核心词汇),确保教学目标落地。

3. 提升临场应变能力:预设课堂情况,设计分层问题(基础生提问简单事实、优等生提问深度分析);用幽默语言调节氛围(如学生无人举手时说“ 是觉得课堂太枯燥,要来段单口相声吗?” );采用鼓励性评价,即使回答错误也先肯定优点再引导纠正。

4. 重视课堂效果: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参与度、知识掌握、能力提升),课堂通过随机提问、小组展示、小测了解学情,课后通过学生问卷、作业批改、谈心收集反馈,教师养成课后反思习惯,记录课堂优缺点并调整策略。

四、“ 引爆课堂” 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教师需以“ 四有” 好教师为目标,坚持终身学习,推动专业成长

(一)做有创新力的教师

借鉴于漪“ 寓教于情,声情并茂” 的教学风格,创新导入方式(如“ 爆学生日常趣事” “ 引用时事热点” ),以故事或情景贯穿课堂(如英语课用“ 旅行” 情景串联词汇、语法教学),灵活处理突发状况(如学生走神时设计简短互动游戏),打破传统“ 教师主讲” 模式。

(二)做有幽默感的教师

将幽默融入教学语言:对迟到学生说“ 不好意思,老师今天又比你来早了” ;学生回答精彩时采用“ 语言夸奖 + 掌声” 的评价方式,营造轻松氛围,避免生硬批评,让学生在愉悦中参与课堂。

(三)做有扎实学识的教师

践行“ 终身学习” 理念:通过多途径提升学科专业知识,将知识点转化为趣味“ 爆点” ;结合学生情况选择适配“ 爆点” ,避免脱离学情;拓展跨学科知识,丰富“ 爆点” 来源;通过读书、请教、线上线下培训获取“ 新活水” ,夯实“ 爆点” 设计根基。

(四)做有温度的教师

以“ 微笑、了解、亲近” 拉近师生距离,营造“ 恬静与活跃并存” 的课堂氛围,避免消极对抗。遵循“ 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 的本质,用人格影响人格、情操陶冶情操,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场所。

五、结论与展望

“ 引爆课堂” 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新策略激活课堂生态。教师需以“ 四有” 好教师为目标,在实践中反思改进,将“ 爆点” 与学科特性、学情深度融合。未来,课堂创新需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不同课型(如阅读课、实验课)的差异化“ 爆点” 设计,持续突破创新,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漪.《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