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作者

段一迪

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 471033

1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年来,《“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 年)》等系列文件先后出台,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推进数智技术在机械工业的推广应用。基于此,体现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必要性,不过目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欠缺、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足、智慧成本管理机制匮乏等问题,未系统性运用数字化技术。因此,有必要加强数字化技术与成本管理融合,助推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2 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2.1 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欠缺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欠缺,缺乏对数字化技术的系统认知,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难以推动成本管理转型升级,降低管理水平。第一,许多管理人员仅依赖传统经验决策,对数字化工具的认知,仍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无法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深度挖掘成本波动后的深层关联,无法为成本管控提供数据支撑[1]。第二,部分企业未组织系统培训,缺少“数字化技术 + 成本管理”专题讲座,难以强化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现有培训多聚焦软件操作技巧,未覆盖数据思维、数字化成本分析模型等内容,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下动态成本管理需求。第三,一些企业未改善管理人员待遇水平,难以吸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职,难以提升成本管理队伍专业性,影响到数字技术有效应用。第四,部分企业缺少完善的线上交流渠道,管理人员沟通不足,难以分享数字化成本管理经验,影响到管理工作优化发展。

2.2 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足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足,未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利用率,影响到成本管理高效进行,也阻碍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首先,目前数字技术的应用,多停留在成本自动化核算,较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生产环节深度融合不足,导致成本核算相对滞后。其次,多数企业仍通过历史数据趋势分析法,以此预测成本,较少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等技术,难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增加成本预测误差,难以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再次,部分企业缺乏跨部门协作平台,难以实现生产、采购、销售数据共享,影响到成本核算准确性,也降低成本管理效率。最后,许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数字技术应用未延伸至供应链成本管理环节,仅关注内部生产环节成本管控,未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成本数据共享,难以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

2.3 智慧成本管理机制匮乏

制造业企业智慧成本管理机制匮乏,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难以确保技术应用规范性,也无法为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其一,现有成本管理中,多为事后核算,缺少动态成本监控机制,未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的成本变动,增加了成本管控难度,也降低管理措施及时性。其二,部分企业未完善智慧成本考核机制,考核指标聚焦于成本降低绝对值,忽视数字化转型下成本结构优化,也缺乏多样化激励措施,难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智慧成本管理,降低其数字工具运用动力,影响到成本管理工作高效进行 [2]。其三,一些企业未改进成本管理规章制度,未明确规定数字化技术应用步骤,导致管理人员随意性较大,难以确保管理活动规范性,影响到成本管理系统化发展。其四,少数企业智慧成本管理中,缺少专门的监督小组,未全面监管数字化成本管理工作,难以确保管理方案科学性。

3 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优化方案

3.1 增强管理队伍技术应用能力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应当增强管理队伍信息素养,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灵活使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为成本管理提供人才保障。第一,企业应构建分层培训体系,根据成本管理岗位需求,设计差异化培训内容,比如基础层注重数字化工具实操培训,如 ERP系统成本模块、BI 数据分析工具操作等;进阶层强调数据思维培养,详细说明成本数据、业务数据的关联分析逻辑;拓展层侧重数字化成本管理战略,提升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技术 + 成本管理”的全局认识。第二,企业应优化在线交流平台,便于管理人员互相沟通,分享数字化技术应用经验,总结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效强化管理质量。第三,企业应改善管理人员待遇水平,吸引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就职,增强成本管理队伍专业性,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3.2 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应当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借助各种先进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效率,更好地保障经济效益。首先,管理人员应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生产环节,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实时采集生产中的动态成本数据,包括设备能耗、生产进度、原材料损耗等,实现成本数据实时更新,确保成本管理及时性。其次,管理人员应引入 AI、算法模型,用于成本预测及优化,基于多维度信息,构建成本预测算法模型,显著提升成本预测精准度,更科学地优化生产工艺参数、调整采购计划,进而精准控制生产成本[3]。再次,企业应完善跨部门数字化平台,统一数据格式、接口标准,整合生产、采购、销售与财务等部门成本相关数据,由此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3.3 建立健全智慧成本管理体系

制造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智慧成本管理体系,改进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增强数字化技术应用规范性,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其一,管理人员应依托实时采集的成本数据,设置成本预警阈值,构建动态成本监控与预警机制,精准识别并处理成本异常问题,避免损失扩大。其二,企业应优化智慧成本考核机制,改进考核指标体系,增设成本结构优化、数字技术应用成效等指标,基于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进而推动成本管理高效进行。其三,企业应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步骤,要求管理人员合理使用数字工具,有效保障智慧成本管理规范性,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欠缺、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足、智慧成本管理机制匮乏等问题,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影响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对此,提出了增强管理队伍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智慧成本管理体系等方案,从人员、技术、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实现数字化技术与成本管理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徐心语 . 数字化转型中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探析 [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14(07):190- 191+194.

[2] 王晓天, 陈倩倩. 信息技术对制造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化[J].现代企业 ,2021,(06):46- 47.

[3] 郝晨颖 . 大数据在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商讯 ,2020,(23):104+106.

作者简介:段一迪 1995 年 1 月 23 日 女 河南淮阳 汉 本科 会计师 研究方向: 合同目标成本的制定及成本决算,并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