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邓光路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8
在数字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已超越传统的文献存储与流通范畴,图书馆管理模式对师生获取专业资源及学术研究推进有着重要影响。当下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资源更新迟缓、服务形式单调且互动交流渠道缺乏等突出问题,很难符合师生对精准化、个性化及高效化信息服务的需求。依照学校的专业特点来创建契合信息时代需求的管理模式革新体系,已然成为该校图书馆冲破发展瓶颈、改进服务效能的主要课题。
一、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满足师生个性化与专业化信息需求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时期,信息过载现象越发明显,使得师生在信息筛选和获取速度上遭遇诸多难题。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大多以馆藏为中心,缺少针对某一学科的专业整合和精确推送机制,致使教师和学生耗费不少时间在海量信息里找寻自己想要的资料。要破解这个困境,图书馆可以探寻以用户需求为主的服务模式革新,联系财经工业类专业特性,把资源做系统化归类并加上标签,利用大数据技术剖析师生的借阅行为和检索喜好,做到个性化的资源推荐服务。
(二)提升图书馆在院校发展中的核心支撑功能
在“双一流”创建及特色高校发展进程里,高校图书馆成为学术资源中心和知识服务平台,渐渐变成评价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的关键指标。以培育符合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其教学和科研活动很大程度上依靠图书馆给予的文献支持和服务保证。传统管理模式下,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大多只是文献借阅这类基本事务,并没有深入融入学校的学科创建和科研活动,这使得它在学科支撑方面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通过执行管理革新战略,图书馆可以积极对接学校的专业规划和发展计划,科研项目需求,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协同的嵌入式服务系统[1]。
二、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馆藏资源优化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其中包含纸质文献、电子数据库以及特色专题资料等诸多种类,资源整合理论为应对馆藏资源分布不均、重复建设以及利用率低等状况给予了关键指导。针对的具体需求,可以依靠资源整合理论,按照学科专业这一方向,冲破资源类型与平台之间的壁垒限制,创建起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特色资源相融合的综合馆藏体系。通过甄别、筛选并完善已有的资源,优先保证财经和工业领域核心专业的资源配置。
例如,图书馆在资源整合前就存在纸质资源更新缓慢,数字平台分散且缺少特色资源等诸多问题。依据资源整合理论,图书馆执行了许多革新举措,第一,改善纸质馆藏结构,经过对近三年师生借阅数据展开统计分析,去除低频次又过时的文献,着重增添会计学,财务管理,机械工程,电子商务等核心专业领域的最新教材,学术专著和行业报告,新增纸质图书约三千册,专业类文献所占比例达百分之七十五。第二,整合数字资源,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众多数据库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创建统一的“校园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师生可凭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方便地访问各类数据库,而且可以做到一站式检索和利用功能。依靠多源数据库融合技术达成跨平台协同检索,运行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大概 40% ,既很好地支撑了师生的专业实践和学术研究需求,又极大地改善了资源的利用效能。
(二)基于“用户导向理论”的服务模式转型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师生信息需求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以及实时化的特点,“被动式”服务模式的传统图书馆已难以适应当下环境。“以馆藏为中心”的图书馆必须转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应以师生为中心,打造主动型、定制化且场景化的服务体系,准确把握师生需求变化,革新服务手段并拓展应用场景,完善服务链条[2]。
例如,对于传统服务模式里师生需求响应慢且服务形式单一这一问题,图书馆依靠用户导向理论,促使服务机制朝着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采用线上线下的结合形式展开调研工作,一共发出问卷 1500多份并执行数据分析,还就 50 多位教师展开深度交谈,全面掌握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的实际需求。通过调研得知,“个性化资源推送”,“嵌入式教学支撑”,“延时开放服务”等成了师生关注的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之上,图书馆革新推出“个性化信息服务”项目,利用大数据技术剖析师生借阅行为及其检索喜好,给每位使用者制订专属资源推介清单。再通过校园移动平台定时传送给个人终端设备,此项服务现在已惠及全校大概 80% 的用户群体,这些资源被使用的次数相比之前提升了将近五成。
结语
信息化时代发展进程里,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正在遭遇变革需求,同时也出现着创新发展机会,在资源整合,服务提升以及协同管理这三个方面展开创新尝试,从而有效地冲破传统管理模式所存在的诸多限制,经过对馆藏资源实行系统整合,明显加强了资源利用效率。按照用户需求去推动服务模式转变,提升了服务的精确度并改善了读者体验,采用协同治理理论创建多方协作机制,进一步巩固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述创新实践不但显著改善了高校师生的信息获取速度,而且给其他教育机构给予了重要的管理改良范例。展望将来,在技术更新和用户需求持续发展的状况下,高校图书馆应当继续推动管理模式朝着智能化,高效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从而守住自己在高等教育支撑系统里的核心地位,而且进一步加强自身对人才培养和科研改进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东方 . 空间重构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纸质阅览区的功能优化[J]. 中华纸业 ,2025,46(08):139-141.
[2] 董蔼莹 . 信息化时代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效果提升路径分析[J]. 兰台内外 ,2025,(24):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