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探究
孙富英 张君亮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高级技工学校 271000
一、引言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特征,强调创新驱动、技术赋能和多元协同。在教育领域,其核心体现为信息化与智能化教学的广泛应用、校企深度合作的加快推进以及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背景下,中职教育不仅承担着技能培养任务,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精神的塑造。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管理方式亟需突破传统“事务型、经验型”的路径,向“科学化、数据化、人性化”转型。
二、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一)管理手段相对传统
当前部分中职班主任仍依赖人工点名、纸质记录和经验判断,缺少基于数据与信息化平台的精准管理,难以满足高效化管理的要求。
(二)学生群体差异显著
中职学生来源多样,既包括学业成绩一般的升学无望者,也有因兴趣和职业取向选择中职的学生,整体在学习基础、兴趣取向和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出现厌学、行为习惯不良或心理困扰,这使得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面临更复杂的挑战,需要兼顾学习引导、心理疏导与行为规范等多重任务。
三、新质生产力对中职班主任管理的(一)技术赋能,推动管理数字化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为中职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平台、移动终端与大数据分析,班主任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业进度、出勤情况和心理动态,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转变。这不仅提升了管理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还为个性化教育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1]。
(二)产教融合,促进德技并重
新质生产力强调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中职班主任而言,其管理职能不仅仅是维护班级秩序,更要将德育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通过产教融合的平台,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在实训和实习中培养职业责任感、工匠精神和团队意识,实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
(三)多元协同,强化系统育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强调协同与共享。班主任不应仅依靠个人力量开展学生管理,而应主动联合任课教师、家长、企业导师和社会资源,建立“家校社企”协同育人机制。在突发事件处理、职业素养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与合作,可以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效能。
(四)人本导向,关注个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时代要求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其兴趣、特长和心理需求,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与自我管理。通过个性化关怀和差异化指导,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责任意识,还能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2]。
四、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革与(一)构建数字化学生管理平台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化是提升班主任管理效能的基础。通过移动终端、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涵盖考勤、学业、心理健康与行为监测的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更新与智能分析。该平台不仅能够提升管理的透明度和精准度,还能通过预警机制为突发情况提供科学应对方案,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强化德育渗透与职业素养培育
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通过结合实训课程、企业实践与社会服务活动,将德育与技能训练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养成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推进个性化管理与心理关怀
学生个体差异显著,统一化的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班主任应通过建立学生个性档案与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分层分类管理[3]。结合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和个别谈心活动,既关注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关注心理脆弱学生的情绪调适,帮助其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关怀与全人发展。
(四)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单一主体的管理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班主任应主动推动建立多方协同网络,整合专业教师、家长、企业导师及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学生教育与管理。借助线上平台与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传递学生成长信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的合力育人格局,提升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五)开展基于数据的动态评价与改进
传统的学生评价多停留在结果层面,而忽视过程性分析。在改革中应建立覆盖学业、行为、心理与实训表现的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发展进行动态跟踪和多维度评价。通过定期复盘与数据反馈,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策略,实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迭代升级,推动学生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由经验走向科学。
五、实施保障与实践思路(一)提升班主任信息化素养
开展信息化能力专项培训,提升班主任对数据分析、教育平台使用和智能化管理工具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够自如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工作。
(二)完善学校支持体系
学校应为班主任管理创新提供制度与资源保障,包括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配备技术支持团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形成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
(三)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引入企业导师协助班主任共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与实习管理,既能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又能强化职业精神教育[4]。
(四)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
加强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互动,拓展外部支持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成长通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中职学生发展的氛围。
六、结语
新质生产力为中职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方向。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核心力量,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德育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推进个性化与协同化管理。通过持续的改革与创新,班主任工作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与发展,也能助推中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汉卿,刘梦,闫珮.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与实践进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5,17(05):8-13.
[2]蒋大霞.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意蕴、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08):56-58.
[3] 袁忠善,曲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实践路径探索[J].青海教育,2025,(05):44-4
[4] 邱思.大学班主任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多维角色[N]. 淮南日报, 2024-12-06 (A03).
作者简介:孙富英,女,1972.08,汉,山东省泰安市,大学,高级讲师,方向:班主任工作张君亮,男,1972.01,汉,山东省泰安市,大学,高级讲师,方向: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科研课题《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产教融合实施策略研究——以中德国际合作班为例》,课题编号:RSJY2024-Z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