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阅读存折操作策略

作者

王珺

新疆哈密市第八小学 839000

一、小学低段学生阅读特点与阅读存折的适配性

小学低段(一、二年级)学生处于阅读启蒙阶段,认知上识字量有限、对抽象文字理解弱,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阅读动机多依赖外部激励。阅读存折与他们的阅读特点适配,其可视化记录契合形象思维,激励机制满足外部肯定需求,互动功能增加趣味性、延长专注时间。科学运用阅读存折操作策略,能契合其阅读需求、提升阅读能力。

二、阅读存折的设计策略

(一)形式设计:兼顾趣味性与简易性

小学低段学生喜欢色彩、图形,阅读存折封面可用卡通图案搭配鲜艳色彩,内页布局简洁、图文结合。同时,考虑书写能力,记录栏目不宜多,设“阅读日期”“书名”等简单栏目。

(二)内容设计:贴合低段阅读能力目标

阅读存折内容要与低段阅读能力培养目标匹配,“阅读书目”栏引导记录适合读物,“我的发现”栏鼓励用贴贴纸或画图反馈收获。还可设“阅读小目标”板块,目标具体可达成。

三、阅读存折的记录策略(一)分层记录:适应不同阅读能力水平

低段学生阅读能力有个体差异,记录要分层。基础弱的学生简化要求,由家长或教师辅助;能力强的学生增加内容。如读《小熊请客》,能力弱的写日期和书名、贴小熊贴纸,能力强的写新字或画场景。分层记录避免抵触情绪。

(二)多元记录:结合低段学生表达特点

低段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文字表达有限,记录可多元,如绘画、贴画、手势模仿等。如读《小兔子乖乖》画兔子、贴贴纸,读《拍手歌》画手势图案。多元记录降低难度、激发创造力、增强趣味性。

(三)及时记录:培养持续阅读意识

低段学生的记忆保持时间较短,阅读后的及时记录能帮助他们巩固阅读体验。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后立即记录的习惯,如每天固定 10-15 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结束后马上在存折上完成记录。

为方便及时记录,可将阅读存折放在固定位置,如书架旁、床头等,搭配彩色铅笔、贴纸等工具,让学生能快速找到并完成记录。及时记录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连贯性,逐步培养持续阅读的意识。

四、阅读存折的激励策略(一)阶梯式奖励:激发持续阅读动力

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可采用阶梯式奖励机制,将阅读目标分解为多个小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就给予相应奖励,激发学生的持续阅读动力。例如,设置 “阅读小明星” 升级体系:累计阅读 5 本绘本可获得 “星星贴纸”;累计 10 本可获得 “月亮徽章”;累计 20 本可获得 “太阳奖状”,并兑换一次亲子阅读活动。

奖励内容要符合低段学生的兴趣,如卡通文具、绘本借阅权限、与老师合影等,奖励过程要公开、及时,让学生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二)可视化激励:强化阅读成果感知

利用阅读存折的可视化特点,通过图表、符号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强化其对阅读进步的感知。如在存折内页设计 “阅读成长树”,每读完一本书,就贴上一片树叶贴纸,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成长树” 逐渐枝繁叶茂;或设计 “阅读彩虹桥”,每完成一个阅读小目标,就涂上一种颜色,最终连成一道彩虹。

可视化激励能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阅读积累,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变化,从而增强阅读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五、阅读存折的互动策略(一)亲子互动: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是低段学生阅读的重要引导者,通过阅读存折开展亲子互动,能有效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阅读计划,如每天晚上 7:30-7:50 为亲子阅读时间,阅读结束后,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存折记录,并在 “家长寄语” 栏写下简短评语,如 “今天你认真听了《三只小猪》的故事,真棒!”

此外,家长还可与孩子一起翻看阅读存折,回顾读过的书籍,讨论书中的内容,如 “你看,我们上周读了《小鸭子游泳》,你还记得小鸭子遇到了谁吗?” 亲子互动能让阅读存折成为连接家长与孩子的情感纽带,让阅读融入家庭生活。

(二)师生互动:发挥课堂引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阅读存折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如每周开设 “阅读存折分享会”,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存折,介绍读过的绘本,通过模仿书中角色的语气、动作等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可对学生的阅读存折进行批阅,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评价,如 “你的阅读存折记录得真整齐,画的小熊太可爱了!” 同时,针对存折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指导,如 “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词语,下次我们可以试着记下来哦。” 师生互动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阅读的关注,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三)同伴互动:形成互助阅读氛围

低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合群性,通过阅读存折开展同伴互动,能形成互助的阅读氛围。可在班级设立 “阅读存折角”,让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存折,相互翻看、交流。如学生看到同伴的存折上记录了《海底总动员》,可以主动分享自己对这本书的了解:“我也读过这本书,尼莫很勇敢!”

还可开展 “阅读伙伴” 活动,将学生两两配对,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各自的存折上记录不同的发现,再相互交流。同伴互动能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新的阅读视角,感受到阅读的社交乐趣。

六、阅读存折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避免过度强调量化指标

在使用阅读存折时,要避免过分关注阅读的数量和速度,如 “必须每天读 30 分钟”“每周要读 5 本书” 等,以免给学生带来压力。应更注重阅读过程的体验,只要学生能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即使每天只读 10 分钟、每周读 1 本书,也应给予肯定。

(二)尊重个体差异,不盲目比较

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进度不同,教师和家长要尊重个体差异,不将学生的阅读存折进行简单比较。如不批评 “你的存折上贴的贴纸比别人少”,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如 “你这周比上周多读了 1 本书,进步真大!”

(三)保持耐心,循序渐进

低段学生形成阅读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和家长要保持耐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初期可帮助学生完成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不可因学生暂时不适应而放弃使用阅读存折。

七、结论

阅读存折在小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设计、记录、激励和互动策略,能有效契合低段学生的阅读特点,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在操作过程中,需兼顾趣味性与简易性,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体验,让阅读存折真正成为低段学生阅读路上的 “好伙伴”,为其后续的阅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连振娣. 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4,(05):36-38.

[2]钱芬.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 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常州市新北区孝都小学;,2023:313-315.DOI:10.26914/c.cnkihy.2023.035370.

[3]李雅. 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四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3,(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