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深度阅读实践探索
王冉
南京市东山初级中学 2111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强调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育人”。深度阅读作为一种强调多维度思考、批判式理解、认知系统建立的深度学习方式,其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高度契合:它不仅能夯实英语语言运用基础,更能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表面来深 章表 达的思想 探究不同国情下的文化差异,激活多元化的理性思辨。本研究立足于初中英语一 线课 践, 心素养导向”为中心,聚焦“深度阅读”这一必要教学手段,为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促进核心素养有效落地,提供来自教学实践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二、核心素养与深度阅读的内涵及其关联
2.1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用清晰的思路讲述故事和表达观
深度阅读要求学生突破词汇、语法的表层理解,系统梳理文本结构,理清事件 “起因 — 经过 — 结果” 的逻辑链条。其推理判断环节可显著提升学生逻辑思辨能力:文本常通过人物动作、对话暗示情感,或借数据对比隐含作者立场,学生需结合语境、已有知识与文本细节合理推断。
逻辑思维经深度阅读充分锻炼后,学生讲述故事与表达观点的清晰度会提升。讲述故事时,能快速抓住核心逻辑,明确主线后按时间或逻辑顺序组织情节,避免信息混乱;表达观点时,可借助 “观点 — 论据 — 结论” 的完整框架,让输出更具条理性。
2.2 解锁语言能力,在不同语境中体会遣词造句的微妙区别语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与“运用”,而深度阅读通过以下四个维度推动这一过
1、深度阅读会引导学生关注多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例如:“check”在“check the exam paper”中是“检查”,
通过这种语境化的解读,学生记住的不再是孤立的单词,而是能灵活运用的 词汇网络,这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2、深度阅读能提供从机械语法记忆到功能性语法理解的转变
初中生常见问题是能背语法规则但不会用,而深度阅读能让语法活起来,语法不是孤立的规则,而是为“表达意图”服务的工具。
例如:过去进行时(was doing)不仅是“过去正在做”,在语境中可能暗示“背景动作”(如“I was readingwhen the phone rang”,“was reading”为“rang”提供背景);
深度阅读让学生理解语法为何这样用,而非仅知道语法是什么,从而学会根据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语法结构。
3、文化语境决定隐含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许多遣词造句的微妙区别源于文化背景,这需要深度阅读中的文化解读。
例如:打招呼时,英国人说“Nice weather, isn’t it?”,但并非真的讨论天气,而是开启对话的礼貌方式,若学生仅从字面理解,会忽略其社交功能;
深度阅读通过引入文本的文化背景,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逻辑,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深度阅读课堂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强调三个原则:文本深度解读、问题深度驱
这三个原则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服务于深度阅读的核心目标,即超越对文本字面意义的浅层理解,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建构文化认知、提升综合素养。
1、文本深度解读
从读文字到读内涵,奠定深度阅读的基础。文本是深度阅读的载体,深度解读强调突破对词汇、句型、语法等表层信息的识记,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与多元价值,是后续所有深度环节的前提。
深层内涵是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文本的现实意义,追问文本为什么这样说。
2、问题深度驱动
问题是推动阅读深入的引擎,问题设计不能局限于事实性问答,还要提出能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和思辨。问题可设计四层问题链,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层层递进:
第一层,理解性问题。基于文本表层信息,检验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如“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确保思维有起点。
第二层,分析性问题。引导学生拆解文本逻辑或关系(如“Why did the character make this decision? Whatcaused the result?”),培养因果推理、逻辑分析能力。
第三层,评价性问题。鼓励学生基于文本进行判断或反思(如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opinion? Whyor why not?”),发展批判性思维。
第四层,创造性问题。推动学生联系生活或融会贯通(如 “How would you solve this problem in your own life? What if the story happened in China?”),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这四层设计,通过问题的深度,避免阅读沦为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让学生在提问、思考、论证中成为文本的对话者,而非单纯的读者。
3、活动深度参与
从做任务到真体验,让语言与思维在实践中内化。活动是将文本理解与问题思考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桥梁。深度参与强调活动设计需超越机械操练,转向能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合作探究、情感共鸣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用语言做事中深化理解。
四、活动要保证情境真实,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文本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活动有意义,活动要互动性强,通过小组合作、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推动学生在交流中碰撞观点、修正认知。
五、典型课堂实践案例展示与分析
以下以牛津译林版新 7A Unit5 “A healthy lifestyle”(主题围绕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包含饮食、运动、作息等话题的文本)为例,设计深度阅读教学实例:
1.教学目标:从语言学习到素养培育
语言层面:掌握 “balanced diet”“stay up” 等核心词汇,理解表示建议的句型(如 “You should eat more vegetables”)、对比句式(如 “Junk food tastes good but is bad for health”)的用法;
思维层面:能分析文本中健康习惯与身体状态的因果关系,批判性评价不同生活方式的合理性,结合自身设计个性化健康方案;
文化层面:对比中西方饮食差异,如西方早餐侧重谷物,中式早餐侧重主食,理解健康观念的文化共性,如规律作息在不同文化中的共识。
2.文本深度解读与问题链设计
基础理解层:What are the three key parts of a healthy lifestyle mentioned in the text?(提取核心信息,检测词 汇掌握);How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junk food?(关注词组 “high in sugar/fat” 的表意)
分析推理层:Why does the author compare “eating fruit” with “eating candy” in the diet part?(分析对比 手法的作用,理解 “健康选择的依据”);The text says “teens need 8 - 10 hours’ sleep”. How does this relate to “good grades” mentioned later?(梳理 “睡眠与学习” 的因果逻辑)
3. 评价创造层:Do you think “Western fast food is completely unhealthy”? Use details from the text to explain.(批判性评价,避免绝对化认知);结合文本建议和自身情况,设计 “一周健康计划表”,并说明 “为什么这样安排适合你”。
4. 动态评价机制实施: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对学生在语言运用、思维发展、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观点表达是否清晰、合理,在完成 “一周健康计划表” 时能否准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是否能从文化角度思考健康观念的差异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提升。
六、结语
深度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体验到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质疑、创造。这种学习观的重塑,会影响其未来对学习目的的认知从“为考试而学”转向“为成长而学”。正如核心素养所倡导的全面发展,深度阅读实践最终指向的,是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既能用语言沟通世界,更能用思维洞察本质,用文化拥抱差异,用自主把握方向,这正是教育对人的长远塑造。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张献臣.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20(12):58-63.
林红; 黄远振.深度阅读的本质意涵与实践路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