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状及对策

作者

孙良宇 黄江燕 王玉婷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江苏省 苏州市 215000

引言

乡村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目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对乡村建设内涵与目标的深化拓展,承载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

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状(一)农村基础设施不均衡

尽管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改善,但地区间、城乡间不均衡问题依旧突出。部分偏远山区、贫困地区,道路狭窄、路况差,影响农产品运输与乡村旅游发展;部分农村地区供水、供电设施老化,在用水用电高峰期,难以满足村民需求;网络信号不稳定,制约农村电商、线上教育医疗等业务开展。

(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教育方面,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学设施陈旧,与城市教育资源差距大,影响农村孩子受教育质量。医疗上,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简陋,专业医疗人才匮乏,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未根本解决。

(三)乡村建设存在同质化

部分乡村在建设过程中,盲目模仿其他成功乡村案例,未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导致乡村风貌千篇一律,失去乡村原本的特色与魅力[1]。村庄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未充分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生态保护等因素,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建设布局混乱等问题。

(四)产业融合配套不足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缺乏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如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制约产业发展规模与效益。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参与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且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民从产业发展中受益有限。

(五)乡村人才短缺

受工作环境、待遇等因素影响,乡村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农业科技、规划设计、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乡村产业创新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乡村发展缺乏活力。

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对策(一)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偏远地区,完善道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在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下乡服务,如提高乡村教师、医生待遇,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乡村规划注重地方特色,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实现城乡差异化发展。

(二)深耕乡村特色产业

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乡村产业,鼓励企业与农民合作,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相关部门还可以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康养等产业,如利用乡村良好生态环境,开发康养旅游项目或挖掘传统手工艺,发展特色手工艺品加工产业;建立产业基地,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与收入水平;引导企业应用绿色技术,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如推广智慧农机、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管网建设等环保项目。

(三)加强乡村人才培育

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管理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引进环境,提供住房、创业资金、项目扶持等优惠政策,吸引农业科技、规划设计、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下乡[2]。相关部门还可以鼓励下乡人才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弘扬乡土文化,营造良好乡村文化氛围,增强人才对乡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构建人才长效发展机制,建立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对表现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激励人才在乡村长期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四)科学规划引领建设

相关部门应完善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等内容,为乡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相关部门还可以强化村庄设计,注重乡村风貌塑造,结合乡村自然地形、建筑风格、文化特色,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彰显规划特色,挖掘乡村独特自然、文化资源,将特色元素融入乡村建设,避免同质化。

(五)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相关部门应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大对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储备、建设,争取国家配套资金支持,合理规划布局医疗、养老、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设施服务共享水平。相关部门可以加强村庄绿化美化,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整治提升人居环境,高标准推进村庄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等重点任务,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水平,强化传统村落保护,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加大对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保护力度,传承乡村历史文化。

三、结束语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与农民切身福祉,采用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深耕乡村特色产业、加强乡村人才培育、科学规划引领、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多维度对策,能够有效破解建设难题,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圣召.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路径探究[J].甘肃农业,2024(6):81-86.

2]胡雯,杨文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J].四川党的建设,2023(24):14-15.

作者简介:孙良宇(1995—04),汉族,男,苏州人,硕士,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课题:2023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现状、模式与问题研究——以为例》2023SJSZ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