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挑战与提升路径

作者

袁亚飞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

1.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及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人工智能作为当代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已广泛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医疗、交通、金融等,并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智能化教学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从而提升教育效率与质量。然而,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拓宽了教育空间;另一方面,其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智能化的交互方式,使得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亟需重新审视自身角色与工作内容,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2.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

2.1 教育理念的碰撞

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思政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思政教育往往以知识灌输为主,强调对既定内容的记忆与理 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转变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不变的同时,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教育模式变革。然而,部分辅导 调整教育理念,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 一步削弱了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力。因此,如何在新技术背景下平衡知 成为高校辅导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2.2 教育方式的冲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线上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对高校辅导员的权威地位构成了显著挑战。在线课堂、专业题库以及情感关注类人工智能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与支持,从而降低了对辅导员的依赖程度。与此同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这使得辅导员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伦理道德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 数据 成为 的议题,学生在使用智能设备或参与线上活动时产生的数据可能被滥用 见的存在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甚至强化某些固有的社会 台 问题的出现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还需将人工智能伦理道 纳入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技术环境。

3.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提升路径

3.1 提升辅导员自身素养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技术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需求。辅导员应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与应用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能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多创新手段。例如,通过掌握数据分析工具, 辅导员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模式,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此外,高校应组织相关培训,帮助辅导员熟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技术。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辅导员能够逐步建立起与技术发展同步的专业能力,从而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

3.2 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育和精准推送教育资源, 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与行为模 路径,这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差异化的需求,还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例如, 兴趣点和学习进度,推送与其思想成长相关的优质资源,如经典文 同时 性化推送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多样化的知识内容,避免信息 因此,辅导员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场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加灵活且高效的教育方式。

3.3 构建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线上资源的优势与线下教育的温度,从而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线上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渠道,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而线下教育则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同时在线下组织中开展深入探讨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此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还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促进校内外的资源共享与协同育人,为思政教育注入更多活力。

3.4 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在人工智能时代,将伦理道德教育纳入思政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科技价值观的关键举措。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伦理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技术的使用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辅导员应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伦理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并引导其形成负责任的技术使用态度。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影响及其背后的伦理考量,从而增强其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通过完善思政教育内容,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4. 结论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从教育理念的碰撞到教育方式的冲击,再到伦理道德问题的复杂化,这些挑战要求辅导员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角色与工作模式。然而,通过提升自身素养、创新教育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以及完善教育内容,辅导员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变革时期的需求。本文提出的提升路径不仅为辅导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其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天翔;张震.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7):83-85.

[2]崔春梦.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审视与优化路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5):60-64.

[3]刘文博;刘吉.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 临的变革与挑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21-24.

[4]王燕红.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与应对[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25(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