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就业指导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焦红芳 李冬影 郭召林

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 050035

引言 :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愈发关键。就业指导作为引导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对职业素养塑造有重要作用。探讨就业指导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可促进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1.1 职业意识淡薄

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淡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高职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清晰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例如,部分学生选择专业时仅仅是听从家长的建议或者是盲目跟风,并不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职业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对职业环境的关注,没有主动去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这种淡薄的职业意识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针对性的准备,难以适应未来职业的挑战。

1.2 专业技能不足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高职课程设置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不够协调,导致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机会相对较少。例如,一些专业的实践课程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使得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时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也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不够积极主动,缺乏钻研精神,仅仅满足于课程考试的及格,而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精髓。这就使得他们在进入职场后,无法熟练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1.3 职业品德缺失

职业品德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前高职学生职业品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如诚信、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在实习或兼职过程中,存在迟到早退、敷衍了事的情况,对工作任务缺乏应有的尊重和认真态度。另外,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问题,在集体项目中,部分学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任务完成情况,忽视了团队整体的目标,不愿意与他人协作,甚至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这种职业品德的缺失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也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 就业指导对职业素养提升的作用

2.1 明确职业目标

就业指导在高职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指导老师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对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职业信息。他们可以详细地介绍不同专业对应的职业发展方向,包括各个职业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等。例如,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分析在传统制造业和新兴智能制造领域的不同就业机会,以及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特长,确定一个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培养职业能力

就业指导对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指导课程会设置各种模拟招聘、职场礼仪培训等活动。在模拟招聘环节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求职过程,锻炼自己的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能力。职场礼仪培训则教会学生如何在职业场合中得体地言行,提升自身形象和沟通能力。此外,就业指导还会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2.3 塑造职业态度

就业指导有助于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在就业指导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企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积极的职业态度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例如,讲述一些成功企业家从基层做起,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逐步走向成功的故事。同时,就业指导老师也会在日常的指导中关注学生的态度养成,及时纠正学生消极、敷衍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如敬业、奉献、乐观等,使学生明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职业态度不仅有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是对企业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3. 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3.1 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路径之一。课程体系应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实用性。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加与职业素养直接相关的课程,如职业规划、职业道德等。这些课程可以系统地传授职业知识和道德规范,让学生从理论上深入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同时,要优化专业课程的结构,合理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例如,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将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到总课程的 50%-60%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此外,课程体系还应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职业需求紧密结合。

3.2 强化实践教学

在就业指导下,强化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是提升职业素养的关键路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中锻炼自己,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首先,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企业是学生未来的就业场所,在企业实习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职场文化、工作流程和职业要求。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学习到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实践经验。例如,学生在制造业企业实习时,能了解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体会到每个环节的质量把控和效率要求,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其次,学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不能仅仅依赖于理论课程,要让实践教学贯穿整个高职教育阶段。例如,在课程安排上,实践课程的学时数应占总学时的一定比例,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

3.3 开展个性化指导

开展个性化指导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因此,就业指导不能一概而论。学校应建立个性化指导的机制,通过职业测评、一对一咨询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例如,对于性格内向但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向技术研发方向发展,并针对其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专门的培训方案。个性化指导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进行调整,在入学初期注重职业兴趣的挖掘,在学习中期针对专业技能提升给予建议,在毕业前夕则侧重于职业选择和求职技巧的指导,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束语 : 就业指导视角下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系统工程。通过对现状分析、明确就业指导作用及采取有效提升路径,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未来需持续优化就业指导工作,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其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徐林玲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路径探索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5,(16):217-219.

[2] 郭力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实施途径探索 [J]. 新课程研究 ,2025,(15):88-90.

[3] 杨颖, 杨涛. 高职生成就目标、就业压力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探究[J].就业与保障 ,2025,(0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