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研究
刘梅美
盐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引言
基层基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体现出自身作为文化服务供给者、文化需求联结者和文化创新推动者的重要作用。在实践环节,要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等相关内容,从而使基层的文化根脉得到有效夯实。以此才能为社会和谐、乡村振兴和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更好成效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撑。基层基础文化本身需要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方面有效优化,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协同推进前提下体现出应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效果。
1 基础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现存问题
1.1 供需匹配不足,活动吸引力弱化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当前某些基础文化部门中,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往往仅依靠传统的文化演出内容,与群众的实际生活和需求存在脱离,特别是针对新市民或青年群体来说,文化需求的关注程度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因此导致相关青年群体缺乏足够的参与度。例如,在某些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往往仅以老年群体为主,缺乏适合青少年或青年群体的互动项目,缺乏体验性文化项目,导致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1.2 资源整合能力有限,文化生态未能得到充分构建
基层基础文化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或漏洞,并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生态体系,存在设施薄弱、资金不足或人才短缺等相关问题。一方面,专业文化人才向县级以上单位流动,基层文化队伍存在老龄化和兼职化等问题。另一方面,与企业、组织以及民间文艺团体等缺乏深入合作,有效交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导致文化资源碎片化,无法实现融会贯通。
1.3 数字化转型后服务覆盖面未能拓展
尽管基层基础文化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并尝试数字化转型,但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停留在软件或硬件配备层面,并没有在线上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文化产品开发能力。服务覆盖范围有限,例如在线上展览以及云端培训等相关方面,服务形式单一,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体现出偏远地区居民或流动人群的覆盖效能。同时,缺乏长效机制,不具备常态化和规范化,导致整体文化生态无法得到有效构建。
2 基层基础文化有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路径
2.1 充分对接需求,有效构建群众导向活动体系
基层群众基础文化要想呈现出群众文化活动的推进效果,需要在活动体系构建方面有效加强。要从根本上做好需求方面的对接,可利用线上投票、座谈会以及问卷等相关形式,对不同年龄及职业群体的文化需求进行分析和有效论证。例如,对于老年人偏好戏曲、青年偏好非遗体验、新市民偏好城市文化融入活动等相关内容,都要进行精准分析和有效调研,构建群众文化需求清单。以此在满足具体需求、实现群众导向的前提下,使得活动体系更为完善。同时,要创新活动形式,结合地域特色和自身的品牌项目。例如,在农村地区开展非遗进乡村以及文化丰收节等相关内容;在城市社区要开展微创投文艺大赛或邻里文化事迹等相关活动,同时体现出活动的亲切性和本土性。同时,要打造互动性和沉浸式的体验,如可以开展手工 DIY 工作坊以及群众自编自演的春晚和社区达人秀等相关内容,使得活动的吸引力得到显著增强,促进群众的参与度和创造力得到显著提升。
2.2 充分整合多元化资源,激活基层文化生态
在基层基础文化各类活动推进中,需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效加强,通过业务培训使现有馆员在创意策划及应用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同时,也要招募退休文艺工作者或民间艺人等,形成文化辅导员队伍,使得基层力量得到强化。同时,也要通过广场舞培训或文艺社团孵化等模式,进一步扶持本土文化带头人,从而充分形成自身的自治模式。通过基层文化的引领作用,使骨干充分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以此体现出队伍的构建效能,使得基层文化生态得到充分激活。另外,也要拓展合作机制,充分实现政企社的联动。联合企业赞助文化活动,在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方面不断增强,体现出资源供给的效能。在跨乡镇、跨社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区域文化联动方面也不断增强,构建形成自身的文化阵地,并盘活农家书屋、社区活动室等基层场所,依次打造 15 分钟文化生活圈。
2.3 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文化服务覆盖面
在整体发展环节中,需要在线上线下充分融合方面不断加强。要有效开发基层文化数字平台,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推广过程中,有效通过慕课培训、文化资源库和线上展览的相关形式,使得云端文化配送和活动服务得到顺利推进。同时,也要通过短视频平台或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得到有效预热,并实施直播,使年轻群体得到有效关注。同时,要形成数字化产品,结合本地文化 IP 开发游戏、藏品或小游戏等,或者通过 VR 文化体验项目,以科技赋能的形式,使得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和充分传播,进而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效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基层基础文化发展过程中,要想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得到有效推进,需要在活动策略创新路径方面切实加强,整合各类资源,明确群众的具体需求,以此为切入点,使得数字技术得到充分融入,并在多元参与供需适配方面不断优化。在形成基础文化生态的前提下,使得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为基层基础文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曹野默 . 多元廉洁主题群众文化创作探析. 民族音乐 ,2023(04)
[2] 郭乐.“两创”思想指导下的群众文化创作思考. 戏剧之家,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