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

作者

杨锋

513822199312141773

摘要:在当今社会,建设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为了保障有关施工方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其进行关注和做好其工作。各个施工企业都要主动开展高效率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价值,同时也能在某种意义上对工程项目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控制。本文通过提出相关的措施方法,旨在提升工程造价控制水平,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与质量。

关键词:造价管理模式;工程造价控制;全过程

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全过程成本管理已逐步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工程的经济性,项目成本的控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全过程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全过程成本管理模式下的工程成本控制研究,其意义不仅是为了提升单项工程的造价控制水平,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造价管理模型与方法,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与工程管理的挑战。

一、加强全面成本预算管理

在成本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阶段的造价进行细致的计算与精确的预测。成本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潜在成本。如购买材料的费用,要考虑到材料的质量,规格,产地等等。在人工费用上,应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工资标准、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进行准确测算;设备的租金,也要根据设备的种类、租赁时间、维护费用来计算。当然项目的管理费用也会包括很多细节,如办公开销、人员培训、通讯费等,而临时设施的费用也要根据项目的规模、使用时间和施工需要进行合理的估计。由于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潜在的成本会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需要事先观察和预测。要使工程造价预算尽量精确,就必须主动参与到市场调查中,把握市场行情的实时变化;仔细查阅以往工程的历史资料,从中吸取教训;还要虚心请教业界的专家,发挥自己的专业智慧。根据成本计算和预测的结果,仔细地建立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架构,使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都变得清晰、明确,相应的责任主体也得以确定。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和目前的资源情况,制订出一套完整的资源分配方案,保证合理的分配。在人员分配方面,要严格按项目计划进行,根据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需要,对各种专业人才进行合理分配,对其工作时间进行科学的安排;在物料供应上,经过多方对比,筛选出品质好、性价比高的供货商,并持续优化采购方案,将采购费用降至最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工程造价预算的动态监测机制。要随时对费用支出的具体状况进行追踪,对实际费用和预算费用的差别进行严格的比较,定期对引起费用偏差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不管是设计变更、物价波动、施工工艺调整等引起的费用变化,都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灵活调整资源投入、巧妙优化施工方案、依规申请预算变更等,以保证费用能够稳定地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从而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益。

二、强化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在工程开始前,要对工程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该项目的背景入手,阐明了该项目产生的原因,所处的产业环境,并与其它项目的关联性。准确掌握项目目标,并将其细化到每一阶段的可计量指标。清晰地了解工程的规模,所涉及的工程量,参与人数等关键性因素。还要对财政收支状况有个清楚的认识,对财政收支的来源、分配计划和变动幅度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针对工程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特征,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由于市场供需关系、原材料产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上升和下降,也会使项目面临着产品滞销或者供不应求的窘境。在实施新技术时,由于其自身不够成熟或不符合已有工程实际情况,而在实施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影响工程进度。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地处理这些风险,项目管理小组利用敏感性分析等专业手段,认真地评价每一种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并在发生后对其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接下来的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在应对市场风险时,可采取与供应商签定长期供货合同,保证原料价格在某一时间段内基本稳定,或采用对冲方式预先锁定,以避免因价格剧烈波动所造成的影响。在技术上的风险方面,我们要增加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投资,进行多次的实验。在人力方面,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储备体系,保证关键岗位能够胜任,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应对责任主体及相应的处置程序应明确,确保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快速、高效地处置。另外,项目管理小组还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突发事件进行全面的应对,如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重大安全事故的突然爆发,政策的突然变化造成的连锁效应。对此,要仔细地制订一份完整的应急计划,这份计划要包括一个详尽的应急反应过程,要对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具体的负责和做什么,要对职责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做好应急物资的准备,要有足够的救灾装备,要有足够的物资,要有足够的应急经费。

三、优化决策与资源配置

项目管理小组的任务就是为工程的成败打下坚实的基础。团队将花费很大的时间去研究这个项目的背景,弄清楚它的诞生原因,它所处的产业环境和所承载的期待,并且要和各利益相关方进行详细的交流,以保证对项目的真正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根据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制定出明确、清晰、可量化的目标。为使这些目标更加可操作和可测量,小组将把它们细化到具体的度量标准。在成本目标方面,将对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指标进行细化,对各个阶段的资金利用上限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对投资收益率指标进行了设置。品质目标是将工程验收合格率、优良率等指标具体化,使品质评价具有明确的参考价值;而时间目标,都精确到了每一个节点,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这样所建立的目标与指标体系,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后,项目组将对各项可行的决策方案进行深入的搜集和梳理,并对每一项方案进行综合的成本收益分析,从初始投资、运行成本、预期收益、投资回收期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争取能准确地掌握每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利用层次分析法、多目标决策法等专门的方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及优先权进行全面的对比和筛选,以选择最佳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建议,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根据工程进度及工作要求,对人力、物资、设备等进行合理安排。对资源的利用也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如果发现有什么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的情况,就会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还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用精益建造的理念来优化流程,减少浪费,从而使建设的效率与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阶段主动实施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工作,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在项目的管理阶段,有关部门要重视建设计划阶段的工作,认真调查分析所在建设项目的实际状况,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管理工作。并积极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项目成本控制有关工作,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有关施工企业的施工经费使用效率,并在某种意义上对施工行业今后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敬业.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工程造价控制[J].中国厨卫,2023,22(09):59-61.

[2]曹萍.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J].安家,2022,(05):0208-0210.

[3]邱秀娣.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J].新材料·新装饰,2021,3(1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