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

作者

薛凝

鸡西市树梁中学(黑龙江省鸡西市,158100)

作者简介:名字:薛凝,性别:女,出生年月日:1994.11.05,民族:汉,籍贯:山东省,单位:鸡西市树梁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 :语文教学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通过对核心素养内涵的剖析,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包括情境创设、思维训练、多元评价等,并阐述了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效果。研究表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实践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与实践成为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2.1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文化基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方面,重点是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方面,强调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这些素养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人文底蕴可以通过学生在写作中对文化典故、历史事件的运用来体现;科学精神则体现在学生严谨的写作逻辑和对事物的客观分析上。

2.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写作过程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发展。写作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创新,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三、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3.1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普遍采用“命题 - 指导 - 写作 - 批改 - 讲评”的固定流程,教师全程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下,学生常因题目限制和严格要求而难以展现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创作空间受限。加之内容多围绕课本知识展开,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充分释放,写作兴趣逐渐减弱,长此以往,其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受到制约。

3.2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很多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写作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体验和个性发展。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往往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

3.3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评价体系仍以教师批改和课堂讲评为主要形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往往更关注语法、字词运用等基础性内容,而对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创新能力以及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等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评价标准不够全面。评价结果通常以分数或简单评语呈现,缺乏及时、具体且个性化的反馈,后续改进措施也相对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策略

4.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写作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在写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场联合国环境大会,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阐述自己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2 加强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对比分析等,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思考,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在议论文写作中,可先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框架,明确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逻辑关系,合理安排论据材料,并设计清晰的论证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此外,还可结合实际案例讨论,强化学生对观点的深入剖析,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条理性,全面提升写作水平。

4.3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如编写故事、创作诗歌或撰写项目报告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明确各自的任务分工,还需通过深入交流与讨论,整合彼此的观点与创意。这种协作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促使他们在倾听他人想法的同时拓宽思维边界,丰富写作素材。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信心,使他们在相互启发中激发创作灵感,从而提高写作质量与表达深度,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案例

5.1 教学案例描述

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为例。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过去和现在对比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家乡变化,并记录下讨论的要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写作思路,确定文章的结构,如开头描写家乡的过去,中间阐述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和具体表现,结尾表达对家乡未来的期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完成初稿后,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5.2 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这一教学实践,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显著提升,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够积极投入到写作过程中,还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在作品质量上,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且富有个性,结构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体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思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与沟通,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在自我评价中增强反思能力,这些综合素养的提升充分展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六、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创新与实践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通过创新教学策略,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核心素养。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深入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特点,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窦玉.核心素养导向下农村初中"共情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J].语文教学之友,2024,43(8):43-45.

[2]李春花.创造教育视域下的农村初中语文跨学科写作教学实践策略[J].语文世界,2025(3):94-96.

[3]章永兰.基于核心素养的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中学语文,2023(3):107-108.

[4]吕安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新探索[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0(8):4023-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