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

秦东山 秦保华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443600

摘要:在当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本文在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与实例,本文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改革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估方法。研究表明,改革后的数学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提升了其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逻辑思维能力

引言: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质量与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据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改革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现状分析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是首要问题。许多数学课程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与实际生活和专业技能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看到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进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一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影响了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

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数学教学的发展。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考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理,忽视了对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某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普遍表现出对抽象概念的畏惧,缺乏将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能力。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也制约了他们在后续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体系。它涵盖了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信息素养、沟通合作等多个关键领域,是个体在面对各种情境时,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问题解决、数学建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推理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内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更能够迁移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好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改革策略

(一)课程内容整合

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课程内容整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育者应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将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学课程。例如,在机械类专业中,可以开设“机械数学”课程,将数学中的几何、代数等知识与机械设计、制造等专业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同样,在电子类专业中,可以开发“电子数学”课程,将微积分、概率统计等数学理论与电子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专业技能相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课程内容整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种融合式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育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课程内容整合的新模式,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新需求。

(二)教学方法创新

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者应积极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法。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在数学教学中,教育者可以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数学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翻转课堂则是一种将传统课堂中的讲授环节与课后作业颠倒过来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数学知识,课堂上则主要用于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和深化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采用这些现代教学方法,教育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评价体系改革

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改革对于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至关重要。传统的笔试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估。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者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笔试外,可以增加口头报告、项目展示、团队合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口头报告可以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项目展示则可以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评价则能够反映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估

为确保基于核心素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需明确实施路径并进行效果评估。实施路径分为四个关键阶段:首先,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加深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的理解,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其次,依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模块化数学课程,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接着,实施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培养核心素养。最后,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结束语:基于核心素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只有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综合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改革将迈向更加深入和广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关维兵.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女人坊, 2021(9):00252-00252.

[2]钱江.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 2021, 000(018):218-219.

[3]沈婷婷.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创新[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1, 000(024):P.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