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付伟军
枣庄舜扬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 277100
摘要:随着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是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此,而要想为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效果提供保障,更好地规范工程现场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维持现场秩序,至关重要的就是结合当前质量管理中的通病,做好质量管理的优化、强化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随着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工程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质量监管模式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改进提供借鉴。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指的是项目建设方要根据工程建设有关标准及规范对整个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全面、规范的原则,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从技术层面来说,相关人员应保证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同时,施工规范要以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为依据,这就要求施工过程要严格遵循项目建筑标准与规范。此外,施工质量管理还应遵循综合性和预期性原则。其中,综合性指的是管理过程中要对工程建筑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协调;预期性指的是管理过程中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有效预防。整个过程中,还需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与工程有关的单位及个人,有效完善组织系统。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做好项目策划、过程控制、过程检测、项目验收、质量评估等各项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最终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质量管理意识不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全体参与者共同维护施工质量,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施工质量管理意识的不足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了施工质量管理在项目中的重要性。他们在项目规划阶段缺乏长远的质量意识,认为只要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即可,而没有真正认识到高质量工程带来的长远收益。这种短视行为直接导致了项目后期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如结构安全隐患、材料劣化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项目经理和监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概念理解浅显,往往只是按照上级指示或规章制度进行表面操作,而忽视了细节管理。尤其是在工程进度紧张时,部分管理人员为确保项目按期交付,选择在施工过程中降低质量要求,甚至忽视一些隐蔽工程的质量问题。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工程整体质量,也可能对施工后期维护和使用安全埋下隐患。
2.2质量监管模式与机制不完善
在建筑领域,严格监控施工过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建筑领域的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体系与规章制度尚未完善,质量把控仍主要由指定的专人负责。这种方式极其依赖检查人员的个人经验与担当精神。由于人手短缺、专业技能有待提升等问题,质量监控环节出现了缺陷和空白。同时,缺乏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质量监督体系,也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实现持续追踪与管控,进而使得工程中的质量缺陷难以被及时揭露和解决,为工程项目埋下了安全风险。
2.3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施工人员是住宅建筑工程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具备丰富经验和高超技能的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准确操作施工设备,从而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相反,技能不足或缺乏责任心的施工人员可能会出现施工失误,如砌墙不平整、钢筋绑扎不牢固等,这些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施工单位应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增强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也是工程项目中各方行为规范的保障。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规范施工流程,并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建立并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对策。建筑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并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应注重全面性与系统性,要求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工程质量得到全方位监控。企业应定期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制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需求。每个岗位应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职责,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对于项目管理层、监理人员、施工人员等各方,应根据其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划分,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推诿现象,确保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3.2完善质量监管模式与机制
为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该机制应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分配,通过编制周全的操作手册与操作说明,保障每位监管职员对自身职责和要求形成清晰认知。同时,也应建立一套高效且顺畅的沟通和合作体系,确保不同级别的监管组织能够紧密配合、携手前进。相关部门需按一定周期或情况对施工现场实施突击检查及深入审核,以保证工程品质达标并满足既定规范与标准。针对发现的问题及可能危险,需快速采取行动方案,执行改正与处理。采用信息技术(IT)构建实时施工质量监控系统,是实现优质监管的有效工具。
3.3施工队伍的选择和培训
施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在选择施工队伍时,要综合考虑其资质、业绩、信誉、技术力量等因素,优先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同时,要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培训内容包括质量意识教育、技术交底、操作规程培训等,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4提高材料检测手段
为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材料的检测,确保材料的可靠性和质量。过去的建筑材料检测方法无法对材料的性质进行全面的检验,得出的检测结果也不够精确,所以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符合施工要求,必须应用比较先进的材料检测手段,如无损检测、红外光谱分析等,全方位地检测建材的结构和组成,找到材料的缺陷,对其品质做出更加综合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应用相关技术对材料的采购、运输及其正式投入使用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避免任何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环节,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工程因材料质量管理不到位而出现质量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人们越发意识到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受到现代工程特征的影响,质量管理很难完全覆盖项目的各环节、各工序,所以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管理缺陷。这就需要分析现存漏洞、通病,做好针对性的防范工作。希望本文的分析能为后续诸多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林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4(10):25-27.
[2]黄静.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砖瓦,2024(4):106-108.
[3]韩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