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沧州地区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调研与分析

作者

史瑞雪 陈杨 常炳双 孟德越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机械与电气工程系

1 地区高校工科教育与毕业生概况

地区有多所高校开设工科专业,如设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水利电力学院设置了水利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职业技术学院涵盖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类等专业。这些专业紧密围绕地区的产业特色,如管道装备制造、化工、电力等行业需求进行设置,旨在为本地产业培养适配人才。

近年来,地区高校工科毕业生规模呈稳步增长态势。各高校工科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相应地,毕业生人数也随之上升。这反映出地区对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高校在满足地区人才需求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然而,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就业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就业质量和就业渠道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就业现状分析

大部分工科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工作。其中,制造业是吸纳工科毕业生的主要领域,地区发达的管道装备制造、机械制造等企业,为机械类、电气类等工科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岗位。例如,的一些大型管道装备制造企业,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从事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制定等工作。此外,电力、化工等行业企业也吸纳了相当比例的工科毕业生,如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多进入电力公司、发电厂等单位。

部分工科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他们通过考研进入国内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为未来从事更高层次的科研或技术工作奠定基础。一些高校为鼓励学生考研,提供了专门的考研辅导、自习室等支持,使得考研升学比例逐年有所提升。例如,化工专业的考研升学率在近年来达到了一定的比例,为学生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3 就业面临的问题

3.1 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

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相关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相对滞后,导致新兴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在地区的传统产业,如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存在着普通工科人才相对过剩的情况。大量工科毕业生涌入传统产业,导致就业竞争激烈。与此同时,这些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技术的高技能工科人才需求迫切,但此类人才却严重短缺。

3.2 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高校工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工科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学生在学校参与实际项目、实习实训的机会有限,对企业实际生产流程、技术工艺了解不够深入。除了专业技能,企业对工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有较高要求,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然而,部分工科毕业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欠佳。一些毕业生在沟通表达上存在困难,无法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团队协作中,缺乏合作精神,不能很好地与团队成员配合完成任务;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创新思维不足,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4 促进地区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4.1 高校层面

高校应根据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工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或选派现有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例如,高校可以与地区的重点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4.2 企业层面

企业应摒弃对学历、工作经验的过度依赖,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注重考察工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给予普通高校毕业生公平的竞争机会。同时,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为新入职的工科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培训,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提升专业技能。例如,企业可以制定新员工培训计划,包括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内容,为毕业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4.3 毕业生自身层面

工科毕业生应在大学期间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通过参加职业测评、职业讲座、实习实践等活动,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职业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职业规划,确保职业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毕业生要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识到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要理性看待就业市场的竞争和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要盲目追求高薪、大城市和大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关注本地中小企业、基层岗位的就业机会。从基层岗位做起,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逐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不断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提高就业成功率。

5 结语

地区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既面临着机遇,也存在诸多挑战。通过对就业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存在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就业的因素涉及高校、企业和毕业生自身等多个方面。为促进工科毕业生更好地就业,高校应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企业应转变用人观念,改善发展环境与薪酬待遇;毕业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调整就业心态。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提升地区高校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实现人才与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范晔 .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导向 [J]. 无线互联科技 .  2025 ,22 (12)  :121- 124.

[2] 曹明平 , 毛光周 ,, 王东东 ..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基于 X 省工科优势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分析 [J]. 科教导刊 .  2023(29)  :1- 4.

[3] 陈曦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工科人才“ 234” 就业能力提升体系探析——以江汉大学为例 [J]. 河南教育 ( 高教 ) .  2025 (01):52- 54.

作者简介:史瑞雪(1991—8 月份),女,汉族,市,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题项目:市科协 2025 年度科技创新调研课题《地区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调研与分析》(CZKX 2025033)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