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明
身份证号码:371425198701032890
引言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期间,市政工程项目数量与规模一同增长,工程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繁杂。传统管理手段难以应对现代工程对效率、精准度及安全性的要求,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革新性的管理理念与操作方式,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在很多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选取典型案例展开深入分析,全面探究信息化管理在市政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及其对提高施工效能,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从而给市政工程管理改良给予理论支撑和操作参照。
1、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探讨
1.1 施工调度的优势
施工调度属于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其效能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借助建筑信息建模(BIM),实时数据采集系统,智能调度平台等先进工具,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正在被逐步优化并取代,这使施工进度控制的精确度和灵活性得以提升。借助这些技术手段,项目经理可以做到对施工现场动态信息实施实时监测,按照最新数据来动态调整资源配置方案,如此一来,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大量时间浪费情况就得以缓解。
1.2 资源配置的优势
资源优化配置是保证施工项目高效运作的关键要素,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地改善了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和合理性。借助数字化平台,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得到设备、材料、人力等重要资源的动态消息,进而防止出现资源闲置或者浪费的情况。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需求,信息系统可以自动产生出科学合理的资源调度计划,在某个时间点做到各类资源的精确对应和高效调配。
2、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市政工程现场信息化管理具有多元性与逐渐推进的特质,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效比较明显,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还是碰上了不少问题。当下很多市政工程项目正在慢慢把诸如BIM、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同建筑施工联系起来,加强施工管控水平。各个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差别比较大,一些落后的地区还没有真正地把传统的经营手段改成数字形式,现在的工地上的现场信息系统都是各自独立运作的状态,并不存在统管局面,因而产生“信息孤岛”。 此情况出现之际,信息资源的即时共享与高效应用便受到明显限制,施工调度、资源调配以及质量把控这类核心环节的运行效率也就受到影响。
3、市政工程中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3.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研究
建筑信息建模(BIM)技术在市政工程现场信息化管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凭借自身具备的三维数字化建模能力,可以整合建筑设计、施工规划以及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数据资源,进而创建出高效且直观的综合管控体系,在实际操作市政工程项目的过程中,BIM 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精度和协同效率,而且改善了资源配置状况并削减了成本开支,借助 BIM 技术能够使施工进度加快大约 20%-30% ,工程造价缩减 15%-25% 。就实际情况而言,项目组可通过 BIM 平台执行管线冲突检测,提前察觉到设计或者施工计划中存在的隐患之处,从而避免现场返工以及材料浪费等情况出现。本研究选取某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作为实例,来探讨 BIM 技术在设计阶段多专业集成应用情况以及其对子系统协同效能改进的作用,通过采用 BIM 技术去完成道路、排水、照明、绿化等系统的三维建模并实施综合分析,达成了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高效联动,当进入到施工阶段的时候,凭借 BIM 模型同进度计划的深入融合,创建起动态的施工管理系统,使得工序信息得以即时更新,而且持续改良了资源调配的效率。依靠 BIM 平台,项目管理者可以做到对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控制,利用三维仿真技术精准掌握工程动态,随时调整方案策略,从而有效地缩减工期并改善工程质量。
3.2 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
物联网(IoT)技术在市政工程现场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利用部署传感器网络、高清视频监控设备、智能终端等基础设施,可以做到对施工环境参数以及设备运作情况实施即时监测并采集数据。在桥梁建造方面,融合温湿度传感器与应力检测装置,便能准确追踪到混凝土性能改变的规律,保证材料品质符合标准,IoT 技术的应用已经使得安全事故率下降大约 30% ,就实际操作而言,全部机械装置和物资都被纳入 IoT 平台当中,形成起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架构,这种模式不但改善了资源调配的效率,而且大大加强了设备出现故障时的警报能力,进而减小了由于停机所引发的经济损失。此外,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既推动了传统管理模式的更新换代,又明显提升了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水平,凭借感知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例如智能安全帽,可以即时获取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以及周边环境参数,在潜在风险因素浮现的时候及时启动预警机制,依靠物联网技术的深度整合,市政工程项目在信息化管理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资源调配效率得到大幅改善,从而给保证工程进度和品质给予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3 施工管理中大数据分析的应用研究
市政工程现场信息化管理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慢慢变成改善决策速度并改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通过整合施工全生命阶段产生的大量数据资源,管理者可以深入探究各个核心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给决策给予有力的支撑。在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当中,项目管理系统能够即时搜集施工进度、材料耗费、人力安排、气象改变以及交通流量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依靠专门的分析软件来形成统计报告和动态图形,进而辅助察觉潜藏的风险要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之后,项目延期的几率大概会削减 20%-40% ,明显改善了工程总体的管理水平。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数据展开深入挖掘并加以系统分析,可以精确找出施工过程里潜藏的风险因素以及问题所在之处,进而制订出相应的防控手段来削减损失,在某个市政工程项目开展期间,项目团队依靠大数据平台,把最近五年类似项目的有关数据拿来综合研究一番,因此便找到了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状况、材料供货推迟之类的情况都被找了出来,凭借这些研究成果,在接下来的项目推进进程中,项目组预先安排了很多应对措施,包含施工方案改良、供应链管理改善等,这样一来工期拖后的可能性就被大幅缩减。
结语
总之,市政工程项目实施现场信息化管理成果丰硕,BIM、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被用于施工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对施工现场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实时的监测,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增强了应急的能力。施工质量的控制、工期缩短、成本节约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未来的发展趋势还需向着智能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和相关标准不断完善的趋势之下,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将会不断推进,向更深层方向发展,从而助力市政工程实现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郭光涛 . 加强市政道桥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与方法探究[J]. 数码 - 移动生活 ,2023(6):76-78.
[2] 刘洋 .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探究[J]. 商品与质量 ,2016(48):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