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长途光缆通信工程的光缆线路施工技术

作者

沈戴

江苏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油气生产服务中心 江苏省扬州市 225200

在国家“新基建”战略持续推进和 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长途光缆通信工程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作为支撑大容量、高速率、低延迟通信的关键传输通道,光缆线路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与寿命。相较于城域网或接入网,长途光缆线路施工具有跨区域、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特点,要求施工单位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准和管理能力。传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如节点接续不良、线路路径不合理、施工损耗大等,已逐步被现代光缆施工技术所改进。

1 长途光缆线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路由勘测与环境分析

长途光缆线路施工前,路由勘测与环境分析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环节。路由勘测需组织专业团队沿规划路径实地考察,明确途经区域的地形地貌,如平原、山地、河流、城市建筑群等,记录关键节点的坐标与距离。环境分析则聚焦于影响施工的各类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岩层分布)、气候特征(降雨频率、风力等级)、周边设施(现有地下管线、高压线路、建筑物)及生态敏感区分布。通过详细勘测与分析,可提前识别施工障碍,如穿越铁路需协调的审批流程、沼泽地带的地基处理方案等,为后续线路设计与施工方案制定提供准确依据,降低施工中突发问题的发生概率。

1.2 光缆线路设计与路径优化

光缆线路设计需结合路由勘测结果,兼顾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设计内容包括光缆型号选择(根据传输容量、环境适应性确定)、敷设方式规划(直埋、管道或架空的区段划分)、接头位置设置(考虑维护便利性与光功率损耗控制)及防护措施设计(防雷、防腐蚀、防机械损伤)。路径优化是设计的核心,需在满足传输性能的前提下,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约成本,避开地质灾害高发区与施工禁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在山区可沿现有公路布线以降低施工难度,穿越河流时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缓的区段,通过多方案对比筛选出最优路径,确保线路安全可靠且易于维护。

1.3 材料准备与施工方案制定

材料准备需根据设计要求精准筹备,核心材料包括光缆(按型号与长度备货,预留冗余量)、接头盒、护套材料、防护器件(如防雷接地装置)及施工辅助工具(牵引机、熔接机等)。材料进场前需进行质量抽检,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传输指标及防护层完整性。施工方案制定需明确施工流程、各环节技术标准与安全规范,划分作业班组与责任范围,制定进度计划表(包含关键节点的完成时限)。针对复杂路段需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如穿越城市道路时的顶管施工步骤、山地敷设时的光缆牵引方式,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暴雨、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确保材料供应与施工组织有序衔接。

2 光缆线路的主要施工技术

2.1 光缆敷设方式:直埋、管道、架空敷设技术要点

不同敷设方式需遵循相应技术要点以保障光缆性能。直埋敷设需先开挖沟槽(深度根据冻土线与荷载要求确定),底部铺设垫层(沙土或细土),光缆敷设后回填细土并加盖警示带,接头处设置标识桩,关键区段需加装套管防护,防止机械损伤与土壤腐蚀;管道敷设需先清理管孔内杂物,在光缆外穿放导引管,采用机械牵引时控制牵引力在允许范围,避免光缆过度弯曲,牵引过程中监测光缆张力,确保其不超过极限值;架空敷设需先架设吊线并固定牢固,光缆通过挂钩悬挂于吊线上,挂钩间距均匀且安装牢固,跨越障碍物时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接头处预留适量光缆以方便接续,所有敷设方式均需避免光缆扭曲、折角过大,确保其曲率半径符合规范。

2.2 光缆接续与保护:接续工艺、热熔接续、接头盒安装

光缆接续是影响线路传输质量的关键环节,需严格遵循标准化工艺。接续前需清洁光缆端头,剥除护套与涂覆层,精确切割光纤端面(保证平整无毛刺),通过熔接机进行热熔接续(调整光纤对准精度,确保熔接损耗达标),接续完成后进行强度测试。接头盒安装需确保密封防水,先在盒内固定光缆端头,整理光纤并盘绕于收容盘内(避免过度弯曲),填充密封胶后紧固盒体,外部加装防护装置(如混凝土包封或金属套管)。接续后需标记接头位置与相关参数,记录于施工档案,整个过程需在洁净环境中进行,避免灰尘污染光纤端面,确保接头的机械强度与光传输性能长期稳定。

2.3 特殊地形施工技术:穿越河流、山地、城市道路等挑战处理

特殊地形施工需采用针对性技术应对环境挑战。穿越河流时,若水深较浅可采用围堰施工(拦截水流后开挖河床敷设光缆,覆盖防护层),水深较深时采用水下敷设机或定向钻穿越技术(从河岸一侧钻孔至对岸,将光缆从孔内牵引穿过),确保光缆埋深达到防冲刷要求;山地施工需先开辟施工便道,陡峭路段采用分段牵引(设置中间牵引点),避免光缆拖拽时与岩石摩擦受损,岩石区段需爆破开挖时控制震动,防止影响周边地质稳定;穿越城市道路时多采用非开挖技术(如顶管或水平定向钻),不破坏路面交通,施工前探明地下管线分布以避免冲突,光缆敷设后及时恢复路面与绿化,减少对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的影响。

3 施工后的测试与质量验收

3.1OTDR 测试与光功率损耗检测技术

施工后需通过专业测试验证光缆线路性能,OTDR(光时域反射仪)测试是核心手段,通过向光缆注入测试光信号,分析反射信号波形以定位接头位置、测量光缆长度与各段光功率损耗,判断是否存在断纤、弯曲过度等缺陷,测试时需在光缆两端分别进行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光功率损耗检测需使用光源与光功率计,在光缆链路两端测量输入与输出光功率,计算总损耗与各接头损耗,验证其是否符合设计标准。测试完成后生成详细测试报告,记录各测试点数据与波形图,作为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对不合格区段需查明原因并返工处理。

4 结语

长途光缆通信工程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运行质量与使用寿命。通过科学的前期规划、规范的施工操作以及严谨的测试验收流程,能够有效降低通信故障率,提高工程质量与运行稳定性。未来,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长途光缆施工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应用、绿色施工理念的融入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提升,以持续推动通信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张建军.长途光缆通信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通信技术,2022(10):35–39.

[2]赵文涛,刘洋.光缆线路施工与维护技术探讨[J].通信工程,2023(05):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