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向传富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葛仙山镇楠杨学校 611931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标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知识理解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点状”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局限性:过分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整体性,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深层次的数学思维。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引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围绕主题统筹教学资源,使教学更贴近数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念和跨情境的迁移能力。对初中数学而言,大单元教学不仅能缓解学习内容碎片化的困境,还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大单元教学能够实现知识体系的整体化建构。传统课堂以章节、知识点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往往记住了局部知识,却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而大单元教学则强调从更高层次的主题出发,将相关内容统整为逻辑相互联系的整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认知结构[1]。大单元教学符合新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导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运算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而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综合运用。大单元教学通过拓展任务链和情境化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成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效率。碎片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容易流于表面,学生学习缺乏持久的内在动力。而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主题贯穿、问题驱动和项目化任务,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使课堂时间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立足教学内容,合理建立大单元教学结构
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本,从整体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知识往往被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小节,导致学生学习呈现出碎片化倾向,不利于形成系统性思维。而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分析学科内容的知识属性与逻辑层次,从而在整体上实现知识的整合与结构的重建。教学结构的建构应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同时又能保持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构系统化的知识图谱。在建立大单元结构时,教师应从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出发,而非完全依赖教材编排的线性结构。不同知识点在教材中虽然依次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认知必须完全依赖这种顺序,教师需要根据数学内部的概念关联和方法体系进行重新组织。可以通过纵向梳理,明确某一类知识在不同学段之间的承接关系,保证学习内容的前后呼应;同时通过横向整合,将具有共性思想方法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框架[2]。
(二)立足核心素养,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整合上,更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体现出新课标所强调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同时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以往仅强调知识点掌握的单一倾向,转而从素养提升的角度出发,明确大单元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与定理,还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促进思维品质的养成。例如,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逐步构建由假设到结论的推理链条;数据分析素养的提升,则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数量关系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大单元目标的设定要体现这些素养培养的连续性和层次性,从而保证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能够获得实质性成长。同时,目标设计还应体现差异化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性要求大单元目标必须涵盖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多维度发展,形成全面的学习指向;差异化则要求教师在目标设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大单元学习中获得发展。具体而言,目标可以分为基础层、提升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关注核心知识的掌握,提升层注重思维方法的迁移,拓展层强调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既能保证整体方向的统一,又能满足个体发展的差异。
(三)立足教学过程,全面优化大单元教学环节
大单元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优化环节是保障其有效运行的关键。在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过程的优化不仅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步骤,还应在整体上实现目标导向、结构完整与环节紧密衔接的统一。在导入环节,大单元教学应注重整体主题的呈现。与传统单节课不同,大单元教学需要通过导入使学生明确整体学习任务和知识框架,形成宏观认知。只有让学生在起点阶段建立起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后续的学习才能具备明确方向与内在动力。在知识建构环节,应注重循序渐进与逻辑贯通。大单元教学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通过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在认知上逐层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引领作用,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探究与推理中构建知识体系,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思维的内在逻辑。通过环节间的紧密衔接,可以避免学习中的断层,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更加连贯而深刻。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单元教学作为顺应课程改革的重要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它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知识点零散化的局限,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孙庚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49):92-95.
[2] 王春香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 下旬刊 ),2024,(0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