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体适能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研究
蒋双莲
张家港市港区幼儿园
在 3-4 岁的小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体适能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及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师幼互动作为体适能活动开展的核心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安全性及发展效果。然而,当前部分幼儿园在小班体适能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探索有效的支持策略。
一、幼儿园小班体适能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点与重要性
小班幼儿身体协调性较弱,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教师的依赖较强,在体适能活动中表现出好动、模仿性强但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等特点。这使得师幼互动呈现出高频性与引导性的特征——教师需要频繁关注幼儿的活动状态,及时给予指导与保护;同时,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回应教师的指令来参与活动,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行为。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对小班体适能活动具有多重意义。从身体发展角度看,教师通过规范的动作示范和及时的动作矫正,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从心理发展角度讲,积极的互动能增强幼儿的安全感与自信心,激发其对体适能活动的兴趣;从社会性发展层面,师幼互动中蕴含的规则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引导,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二、当前幼儿园小班体适能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部分教师在体适能活动中以“ 指令-服从” 式互动为主,如“ 排队站好”“ 跟着我做” 等,忽视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种单向互动难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导致活动氛围沉闷,幼儿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等情况。例如,在“ 小兔跳” 的活动中,教师仅要求幼儿模仿跳跃动作,未结合故事、游戏等元素丰富互动形式,幼儿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二)回应不及时,缺乏针对性
小班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动作不到位、害怕尝试新动作等,需要教师及时回应与指导。但部分教师因关注范围有限或缺乏敏锐的观察力,未能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即使做出回应,也多是笼统的评价,如“ 做得好” “ 加油” ,缺乏对幼儿具体行为的分析与引导,难以帮助幼儿提升运动技能。
(三)安全关注过度,限制幼儿探索
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教师在体适能活动中注重安全防护本无可厚非,但部分教师因过度担心安全问题,对幼儿的活动范围和探索行为进行过多限制。例如,禁止幼儿攀爬稍高的器械、阻止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动作等。这种过度保护不仅削弱了幼儿的探索欲望,也降低了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使互动局限于“ 禁止” 与“ 提醒” ,缺乏对幼儿主动探索行为的鼓励与支持。
三、幼儿园小班体适能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支持策略
(一)创设趣味互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环境是师幼互动的重要载体,创设富有童趣和挑战性的活动环境,能为高质量师幼互动奠定基础。教师可结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将体适能活动与故事、游戏等元素融合,设计丰富多样的互动场景。例如,在“ 森林探险” 主题活动中,教师可设置“ 跨过小河(平衡木)” “ 钻过山洞(拱门)” “ 跳过石头(障碍物)” 等环节,在活动中扮演“ 向导” ,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 前面有一条小河,我们要小心跨过哦,谁能像小松鼠一样稳稳地过去?” 通过情景化的互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与教师互动。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色彩鲜艳的器械、动感的音乐等营造互动氛围。如在球类活动中,准备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皮球,让幼儿自由选择,并通过“ 找朋友” 的游戏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互动:“ 红色的皮球找红色衣服的老师做朋友啦!”
(二)采用多元互动方式,提升互动有效性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变单向指令为多向交流。
示范引导式互动:教师的动作示范是小班幼儿模仿的重要依据,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语言讲解,如“ 看老师的脚,脚尖要向前,膝盖慢慢弯曲” ,同时关注幼儿的模仿情况,对动作不到位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通过手把手的示范、眼神交流等方式与幼儿互动。
游戏合作式互动: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可通过参与幼儿的游戏,与幼儿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例如,在“ 老狼老狼几点了”的跑步游戏中,教师扮演“ 老狼” ,与幼儿一起奔跑、躲藏,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互动,如“ 小羊们快跑呀,老狼要追上啦!” “ 你跑得真快,比老狼还厉害呢!”
问题启发式互动: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增强互动的深度。如在玩滑梯时,问幼儿:“ 从滑梯上滑下来的时候,怎样才能不撞到前面的小朋友呀?” 让幼儿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主动与教师交流,同时培养其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及时精准回应,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
小班幼儿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及时给予精准回应。在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敏锐捕捉幼儿的需求信号。当幼儿表现出困惑时,教师可进行耐心指导,如“ 你试试把小手张开,像小鸟一样保持平衡” ;当幼儿完成有难度的动作时,教师要给予具体的肯定:“ 你刚才跳过障碍物时,膝盖抬得很高,特别棒!”
对于胆小、不愿尝试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可采用“ 循序渐进” 的方式引导其参与。例如,在攀爬活动中,先让幼儿在低矮的器械上练习,教师在一旁陪伴并不断鼓励:“ 你做得很好,再往上一点试试,老师会保护你的。” 通过个性化的回应,帮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四)平衡安全与探索,鼓励幼儿主动互动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鼓励幼儿主动与教师、同伴互动。在活动前,教师要对活动器械和场地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活动中,要明确安全规则,如“ 不能推挤同伴” “ 攀爬时要抓紧器械” 等,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当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教师不要急于制止,而是在旁边密切关注,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例如,幼儿想攀爬较高的梯子时,教师可先观察其动作是否规范,若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把脚踩稳在横档上,小手抓牢两边,慢慢往上爬。” 通过这种方式,既保障了幼儿的安全,又鼓励了幼儿的探索行为,使师幼互动更具支持性。
四、结论
幼儿园小班体适能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存在的互动形式单一、回应不及时、安全关注过度等问题,制约了活动效果的发挥。通过创设趣味互动环境、采用多元互动方式、及时精准回应、平衡安全与探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策略,能够有效优化师幼互动质量,激发幼儿参与体适能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和活动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师幼互动策略,让体适能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吴方羽,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35):46-47.
[2]王梅金,师幼互动--幼儿教师领域教学的核心要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4(04):142-144.
[3]饶植,韩春红,教师精心预设和灵活生成的价值--基于师幼互动的视角山,[J]幼儿教育,2022(36):35-39.
[4]徐苗苗,深挖教育技术潜能 助力师幼互动教学--谈教育技术为主导的学前师幼信息化互动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2(14):23-25.
[5]钟靖怡,大班区域自主游戏中教师与幼儿互动行为的研究[J].幼儿教育,2021(18):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