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工程技术领域国企党建品牌建设与传播路径探索
李珊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2200
引言
随着企业改革深化与党建标准提升,国有企业越来越重视党建品牌建设对组织发展的促进作用。石油工程技术类企业项目分散、技术密集,对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建品牌不仅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还需融入项目管理与技术创新,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前一些企业存在品牌定位不清、传播方式单一、员工参与不足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契合行业特点的党建品牌建设与传播路径,推动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融合共赢。
一、石油工程技术类国企党建品牌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石油行业工程技术单位多数承担着重大勘探开发、管线施工、装备制造等任务,现场分布广、技术要求高,员工队伍知识结构多元、文化背景复杂。这一行业特征决定了党建品牌建设不仅是组织工作,更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关键载体。许多国企已探索打造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党建品牌,如围绕重大项目设立“党员先锋岗”“攻坚突击队”等形式,发挥党组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引领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总体来看,党建品牌建设尚处于“经验驱动”向“体系构建”转型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创新不足、传播力不强等问题。
一方面,部分单位党建品牌缺乏系统设计,品牌定位与单位主营业务结合不紧密,存在“标语口号化”“同质化”倾向,难以形成独特标识。另一方面,受制于行业特殊性,部分技术一线和海外项目点远、线长、人员流动性强,党建工作难以实现全覆盖,品牌影响力难以深入一线。此外,传播方式较为传统,过度依赖内部简报、会议宣讲等线下方式,缺乏符合年轻员工认知习惯的数字化传播手段,导致品牌影响力和员工参与度不足。因此,需要从品牌价值塑造、传播通道拓展与机制支撑完善等方面着力破解瓶颈。
二、党建品牌与工程技术业务融合的内在逻辑与路径实践
工程技术类国企的党建品牌建设不能脱离业务核心,必须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石油行业实践中,成功的党建品牌往往与“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重点项目”紧密挂钩,实现政治功能与技术价值的双向激发。一些企业通过构建“党建引领 + 技术攻坚”的融合机制,建立党员责任区、技术比武平台和联合攻关小组,在重点领域将党组织优势与科技创新、生产组织融为一体,实现了党建品牌的功能拓展与绩效驱动。
具体路径上,可将党建品牌建设纳入项目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启动之初设立党建引领机制,在团队组建、目标设定、过程管控中注入党的组织力和引导力;在关键技术攻坚阶段,通过“红旗党小组”“党员创新工作室”等方式激发党员技术人员攻坚热情,增强集体战斗力;在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阶段,注重总结凝练党建品牌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和典型案例,实现可复制、可推广。通过这样“项目融入、组织嵌入、人才融通”的方式,使党建品牌成为引领技术创新、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支点,真正做到“党建强、发展强、品牌响”。
三、党建品牌传播载体创新与多维传播体系构建
党建品牌的影响力不仅来源于内涵,更依赖于传播力。在传播渠道多元化、员工代际结构多样化的背景下,石油工程技术类国企应重构党建品牌传播体系,实现由“组织单向灌输”向“员工多元共建”的转变。传统以纸质简报、会议报道为主的宣传方式,难以满足新生代员工快速、互动、移动化的接受习惯。因此,企业应积极探索数字平台、短视频、融媒体、互动直播等现代传播方式,提升品牌可视化、互动性与情感连接度。
建立“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传播矩阵是实现品牌常态传播的重要路径。在“线上”层面,可依托企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智慧党建平台等,打造“品牌故事”“一线人物”“红色项目”等系列内容,让品牌以更加鲜活、生动的形象触达员工与公众;在“线下”层面,通过组织主题党日、情景党课、党建开放日等活动,强化员工参与感和现场体验感,增强品牌认同。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传播效果评估,建立传播内容反馈机制和舆情跟踪机制,实现传播的闭环管理和持续优化,使党建品牌真正实现“看得见、传得出、记得住”。
四、构建党建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体系
要实现党建品牌的长效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的组织保障机制。首先,需将党建品牌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整体规划,明确品牌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确保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应将品牌建设成效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与领导干部评价体系,推动从“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形成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尤其在技术骨干、青年职工中,要注重挖掘典型、培育标杆,推动品牌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应加大党建品牌建设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品牌活动策划、内容创作与传播工具建设。人才建设也是关键,应培养一批懂党建、懂业务、懂传播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党建品牌建设一线。同时,构建内部品牌成果管理机制,对品牌案例、实践经验进行分类管理与阶段总结,形成可持续积累与横向复制的良性机制。通过组织制度、资源保障与人才体系的协同推进,打造具有行业辨识度、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的党建品牌体系,不断放大品牌价值,实现党建引领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结论
石油行业工程技术类国企的党建品牌建设应立足行业实际,融合业务主线,创新传播方式,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制度化、系统化的发展路径。通过品牌引领实现组织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同步提升,使党建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应持续加强党建品牌的文化塑造与实效转化,提升品牌内涵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为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亚萌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研究:投资潜力、合作行为与舆论风险 [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DOI:10.27409/d.cnki.gxbnu.2022.000099.
[2] 李丹阳 . 科技型企业专利话语权评价研究 [D]. 武汉大学 ,2021.DOI:10.27379/d.cnki.gwhdu.2021.003551.
[3] 韩冬 .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学生工作能力形成机理及提升对策研究 [D].吉林大学 ,2014.
[4] 刘颖熙 , 欧阳章智 , 吴小刚 , 等 . 基于 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零碳园区研究综述 [J]. 电工技术 ,2024,(24):122-129.DOI:10.19768/j.cnki.dgjs.2024.2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