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现代文教学中基于 “ 文本逻辑漏洞” 的学生质疑能力专项训练策略

作者

魏玉俊

永昌县教育局 737200

引言

在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核心导向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不仅承担着语言积累、情感熏陶的任务,更需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而质疑能力作为上述能力的核心载体,其培养成效直接关系到 “思维发展与提升” 素养目标的落地[1]。然而,当前初中现代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学生质疑意识薄弱、难以从文本深层逻辑层面提出有价值问题,以及教师缺乏系统引导策略、多停留在 “表层提问” 阶段的问题,导致质疑能力培养流于形式。文本逻辑漏洞作为文本解读中客观存在的 “思维切入点”,既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质疑对象,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结构与论证过程,是破解当前质疑能力培养困境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本文以初中现代文教学为研究范围,结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教学实验等方法,构建基于文本逻辑漏洞的专项训练策略,并通过教学案例与实践验证其有效性,以期为初中现代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系统化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助力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落实。

一、基于文本逻辑漏洞的学生质疑能力训练策略构建

初中现代文教学中,需依托文本解读、课堂互动与思维培养形成闭环,引导学生掌握发现、分析、质疑逻辑漏洞的能力 [2]。

(一)文本解读:锚定逻辑漏洞的 “发现路径”

文本是训练载体,需通过系统化方法引导学生定位漏洞。一是教授 “三维分析法”:结构维度梳理论证链条或情节脉络,锁定 “论据无法支撑论点”“情节跳转矛盾” 等漏洞;内容维度对比文本细节与客观认知的差异,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严厉氛围” 与 “允许画画” 的张力,引导质疑作者情感指向 [3];语言维度关注概念一致性,如说明文混淆 “低碳生活” 与 “节约水电”,质疑概念边界。二是建立 “矛盾标注法”,用符号标注 “前后冲突、论据不足” 之处,如《背影》中父亲 “爬月台艰难” 与 “递橘子轻松” 的矛盾,通过讨论深化理解 [4]。

(二)课堂提问:搭建质疑能力的 “互动桥梁”

以 “教师引导 — 学生自主” 递进设计激活质疑意识。教师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基础问题铺垫认知(如 “文本核心观点是什么”),漏洞探测问题聚焦矛盾(如 “论据是否有遗漏”),深度问题推动探究(如“补充事实能否推翻论证”)。如教学《谈骨气》时,质疑 “事例是否涵盖不同阶层”。学生层面推行 “质疑任务卡”,预留 10 分钟填写 “漏洞 + 疑问 + 依据”,如质疑记叙文 “主人公态度突变无铺垫”,再通过小组分享、班级辩论升级探究 [5]。

(三)思维训练:夯实质疑能力的 “逻辑根基”

通过专项训练提升逻辑思维。一是 “逻辑纠错实践”,选取 “因果倒置”“以偏概全” 等典型漏洞短文,让学生识别、分析并修正;二是 “反向论证活动”,如针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观点,寻找传统教育重视实践的案例(如古代工匠传承)质疑其绝对性;三是引入 “思维导图”,可视化文本逻辑链条,直观发现断裂或偏差。

二、基于文本逻辑漏洞的学生质疑能力训练案例分析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列夫・托尔斯泰》为文本,开展 1 课时专项训练,验证策略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与活动设计

目标:自主发现外貌描写、论据支撑两处漏洞;基于细节提出有

价值质疑;补充论据完善逻辑。活动分 “文本标注 — 小组质疑 — 逻辑补全”,融入对应策略。

(二)案例实施过程

文本解读,标注漏洞(10 分钟):引导学生用 “三维分析法”,以 “△” 标矛盾、“?” 标论据模糊。多数学生发现外貌描写矛盾(“粗鄙外貌” 与 “锐利目光” 反差), 60% 学生发现论据漏洞(“眼睛洞察灵魂” 缺乏具体支撑),教师展示典型漏洞。

课堂提问,互动质疑(20 分钟):教师以 “阶梯式问题链” 引导,学生结合 “质疑任务卡” 讨论,提出核心疑问(如 “未明确‘反衬’关系是否致误解”“补充事例能否让论证更具体”)。教师组织辩论,引导学生认识漏洞本质是 “作者留白”,质疑转向 “完善文本”。

思维训练,补全逻辑(15 分钟):开展 “逻辑补全” 活动,假设删除外貌描写讨论感染力,明确反差的作用;让学生结合托尔斯泰生平补充论据(如 “日记记录鞋匠眼神”)。学生修改任务卡,补充漏洞背后的写作逻辑。

(三)案例效果评估

通过 “课堂观察 + 任务卡分析” 发现: 90% 学生能主动提 1 个以上质疑(课前 35% ); 75% 学生质疑结合文本细节; 60% 学生从 “批判”转向 “完善”。可见策略能激活质疑意识,提升针对性与深度,助力理解文本主旨。

结束语

本研究围绕初中现代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以“文本逻辑漏洞” 为核心切入点,通过策略构建与案例验证,系统探索了质疑能力专项训练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从文本解读、课堂提问、思维训练三个维度构建了可操作的训练策略,并以《列夫・ 托尔斯泰》为案例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 实践表明,该策略能显著提升学生质疑的主动性、针对性与深度,助力其从 “被动接受文本” 转向 “主动探究文本”。尽管本研究在案例覆盖范围、长期效果追踪等方面存在局限,但仍为初中现代文教学落实 “思维发展与提升” 核心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范式。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丰富策略体系,持续推动质疑能力培养与现代文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让批判性思维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素晴. 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中文本解读视角的创新路径—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猫》阅读教学为例 [J]. 华夏教师, 2025, (24):70-72.

[2] 黄铮 . 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文教学探究 [J]. 科学咨询 ,2023, (18): 50-52.

[3] 谢梅青 .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2, (11): 116-118.

[4] 李秋一 , 陈家春 . 现代文教学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J]. 文学教育 ( 上 ), 2022, (08): 113-115.

[5] 张艳清 . 智慧课堂模式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为例 [J]. 西部素质教育 , 2021, 7 (24): 135-137.

魏玉俊 男 1983.04 汉 甘肃省永昌县 大学本科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