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红色体育资源与高校健美操课程的耦合机理及实践路径研究
赵向前
兰州交通大学体育部 730070
早在2022 年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就着重强调:“必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立足中国大地兴办大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应有作用,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崭新道路。”[1]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加强科学保护和系统研究,更要强化其教育功能,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引领当代青年树立红色理想。[2]2024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体现了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求,既是培育符合党和国家政治理念与发展需求的时代新人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在新时代肩负政治使命、文化使命、教育使命的必然要求。[3]
高校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4],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5]融合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体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高校可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体育精神与高校健美操课程融合。通过红色资源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让学生在课上重温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情境,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初心,实现“体思共进”、“技政双升”。
1 陕甘宁边区红色体育资源融入健美操课的必要性
1.1 牢记历史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妥善陕甘宁边区红色资源是提升当代新青年思想政治素养、树立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培养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人才,并向青年大学生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彰显中国共产党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奋勇向前的高尚品质。[6]
1.2 承载千钧重任,树立理想信念
陕甘宁边区是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红色体育文化建设初期即被赋予了承载民族兴亡、关乎国家复兴的象征意义[7],体现了延安精神。红色资源与体育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既能提高当代高校学生在新时代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又可使红色文化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沃土。通过传播优秀红色文化,能够培养出怀有强烈“爱国、报国、强国”理想信念的青年大学生。
1.3 凝聚红色精神,延续红色底蕴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凝练的精神内核,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价值基石。[8]陕甘宁边区有着丰富的红色体育资源,我们可以从中提取部分元素,为传统体育教学增添新颖的红色体育项目。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加工与创新,将其转化为珍贵的体育课程资源。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详细讲述与红色体育项目相关的革命战役,深入阐释其中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接受革命主义教育,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如此,公共体育课程便能充分体现红色体育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的红色文化底蕴。
2 陕甘宁边区红色体育资源的核心价值内涵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克服艰难险阻,自制体育器材,动手开辟运动场地,制定适宜的比赛规则,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与竞赛。
团结协作、集体至上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红色体育运动唤醒与组织民众,强调中华民族的尊严与劳苦大众的人格,把体育活动与比赛的开展和革命斗争结合起来,既塑造了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品格,又培养了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乐观向上、信念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陕甘宁边区的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视在体育运动中感受革命思想、团结意识、集体荣誉,既提高了身体素质又坚定了理想信念,体育运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红色体育资源与高校健美操课程的耦合机理分析
3.1 价值耦合:红色体育的“育人”本质与健美操课程的“育体、育心、育美”目标高度统一,共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3.2 目标耦合:红色体育旨在培养“身体健康、精神乐观、纪律严明”的革命战士;健美操课程旨在培养“身体健康、形体优美、心理阳光、协作能力强”的现代大学生。二者在塑造健全人格的目标上同向同行。
3.3 功能耦合
健身功能:二者都强调通过身体练习增强体质。
教育功能:红色体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功能;健美操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其“寓教于体”、“身心并完”的理念与当代“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一脉相承。
文化功能:红色体育是革命文化的组成部分;健美操是体育文化和美育的载体,二者融合可实现红色文化的活态传承。
社会功能:促进集体凝聚力和社交能力。
红色体育资源融入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实践路径构建
4.1 内容重构路径:创编“红色健美操”系列教程
将具有“红色体育”特征的动作融入自编健美操动作中。例如:军事操练动作、劳动动作、集体舞蹈造型融入健美操基本步伐和套路编排中;自编动作音乐与主题可选用《南泥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经典音乐或在其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编。套路命名可为“奋进曲”、“垦荒律动”、“军民鱼水情”等;通过服装与道具的巧妙设计与融合,凸显红色元素,例如:八路军军服元素的健美操服;可使用红色绸带、简易劳动工具作为表演道具。
4.2 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实施“情境-体验-探究”式教学
创设历史情境:在教授新套路前,通过影像、故事讲述、参观虚拟展馆等方式,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代入”情境。
强调身体体验:在练习中,不仅要求动作标准,更要引导学生体会动作所蕴含的力量感、集体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引导课后探究: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自主挖掘一个红色体育故事,并尝试将其创编成一段小组合,进行课堂展示和讲解。
4.3 评价体系革新路径:建立“技能+文化+思政”多维评价指标技能评价:动作力度、准确性、节奏感、表现力。
文化理解评价:通过小组汇报、书面报告等形式,考核学生对所演绎套路背后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思政表现评价: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意志品质、课堂参与积极
4.4 支持环境营造路径:打造“课内-课外”一体化育人场域课内:建设红色体育文化墙,悬挂历史图片、名言。
课外:组建“红色健美操”社团或表演队,在军训汇演、建党/建国纪念日、运动会开幕式等场合进行展演,扩大影响力,形成品牌活动。
线上:利用慕课、微课平台,建立红色健美操数字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5 结语
陕甘宁边区红色体育资源与高校健美操课程存在深层次的、多维度的耦合关系,具备融合的充分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系统性的实践路径构建,可以实现从资源到课程内容的有效转化,有效提升健美操课程的育人效能和文化品位。该融合是新时代高校体育落实“课程思政”的有效切入点和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 [2025-8-21].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25/content_5687171.htm#1
[2]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中国人大,2021,(19):6-9.
[3]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EB/OL].(2024-09-10) [2025-8-21].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3522.htm
[4]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2).
[5]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N].人民日报,2020-05-13(1).
[6]张晓旭.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2):48-53.
[7]朱喆琳.陕甘宁边区红色体育建设实践及其历史经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152-160.
[8]夏贵霞,舒宗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学刊,2020,27(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