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胡健
合肥师范学院 230009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当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求。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优势与局限,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验证情境教学法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将为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提供实证依据,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理念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都为情境教学法提供了重要支撑。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情境教学法尤其适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是在解决道德困境的过程中发展的。通过创设真实的道德与法治情境,学生能够在模拟实践中培养道德情感、锻炼法治思维。这种方法超越了传统的说教模式,使抽象的道德规范和法治理念变得具体可感,更易于被初中生理解和内化。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施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情境教学法,首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情境设计应遵循真实性、适切性和挑战性原则,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常用的情境类型包括问题情境、案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和模拟实践情境等。例如,在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时,可以设计一个购买到劣质商品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分组探讨维权方案。
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情境导入、问题提出、分组探究、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五个环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灵活调整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活动形式。在"网络行为规范"教学中,可以先播放一段网络欺凌的视频(情境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应对这种情况"(问题提出),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网络行为守则(分组探究),之后各组展示讨论成果(成果展示),最后由教师总结提炼网络行为的基本法律和道德要求(总结提升 )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易产生抵触情绪。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场景(如模拟法庭、社区议事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中,通过模拟“公交车让座纠纷”情境,学生能直观体会规则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比单纯背诵条文更易激发学习兴趣。
(二)深化知识理解与内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自觉,而抽象的概念难以直接转化为内在素
养。情境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场景,帮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反思形成认知。比如在“尊重他人”教学中,创设“校园欺凌旁观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行为的后果,使“尊重”从口号转化为对他人处境的共情,实现知识向素养的转化。
(三)提升实践能力与责任意识
课程标准强调“知行统一”,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任务(如模拟立法听证会、撰写社区公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沟通、合作、思辨能力。例如,在“参与民主生活”单元,组织学生模拟“班级班规修订听证会”,学生通过提案、辩论、表决等环节,不仅理解了民主程序,更增强了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意识。
四、面临的挑战与优化建议
尽管情境教学法成效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情境设计形式化,优质情境的设计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部分教师为“情境”而“情境”,忽视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导致活动热闹但知识落实不足。其次,学生参与不均衡,活跃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占据主导,内向学生参与机会少,难以实现全员发展。最后,评价方式单一,仍以书面测试为主,对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价值判断)缺乏有效评价。
为优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强化情境的针对性,建立“教学目标—情境要素—知识要点”的对应关系,确保情境为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服务。例如在“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中,围绕“边疆战士守土卫国”情境,聚焦“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核心知识点。第二设计分层参与机制,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分配角色,如让内向学生担任“记录员”“观察员”,并鼓励其逐步参与表达,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最后完善多元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表现记录表、情境任务完成度、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
五、结语
情境教学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研究证实,情境教学法在提升课堂参与度、培养实践能力和塑造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还需要克服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情境类型的效果差异,以及信息技术支持下情境教学模式的创新。总体而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娟.情境教学,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界,2025,(02):29-31.
[1]林周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5,(01):102-104.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5.01.032.
[1]魏美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33):60-6 [1]邓美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J].学园,2024,17(2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