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四化”背景下初中体育的课堂转型路径

作者

王慧晨

金华市青春中学 321000

前言: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初中体育课堂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核心素养导向的转型。“四化”转型的提出,源于对初中体育课堂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的深刻反思,“四化”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四化”改革,使学生不仅掌握技术,更能在真实比赛中展现团队协作、策略选择等综合能力,提升了课堂效率,更让体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一、结构化设计:构建“技术—战术—情境”三维融合课堂

传统体育课将技术动作孤立教学,学生能完成一个动作,但很难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1]。结构化教学要以运动项目为中心,能够将课程内容转变成相应的体系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结构化设计应用的教学课堂上,以此提升教学效率。把技术、战术、情境融合起来,比如篮球“三步上篮”,老师可以设计“基础技术—组合战术—实战对抗”三个任务,第一层是“原地跨步上篮”,练习脚步和手型;第二层加入“传球后快速切入接球上篮”的组合动作,培养攻防转换的意识;第三层是 2 对 2 半场攻防”,让学生在对抗中用技术得分。某初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通过结构化教学后,学生从“机械重复动作”变为“主动思考战术”,在班级友谊赛中,三步上篮得分成功率大大提高,能够根据防守改变进攻路线,体现了结构化教学对运动能力形成的支撑。

二、问题化引导:以“真实问题链”驱动深度学习

问题引导对于学生深度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课堂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学生缺少对技术原理的主动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问题化教学通过设立递进式问题链,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思考”,就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而言,教师可如此设计问题序列:

1.观察:为何部分同学垫球常偏向一侧

2.分析:手臂角度、击球点与球飞行方向的关联性研

3.实践:如何调整动作使球精准飞向目标区域

4.迁移:来球速度加快时垫球力度的调整策略

某初中教师在排球单元中用到此方法,学生先小组观察记录同伴垫球轨迹,再实验不同手臂角度下的球路,最后总结出“击球点偏左球飞右侧,偏右飞左侧”的规律,还自主设计出“根据来球方向迅速调整站位”的战术,这种教学让学生学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体育课堂成为思维的场所。

三、小组化协作:通过“异质分组”实现个性化成长传统体育课堂以全班统一练习为主,学生缺少针对性指导与协作的机会。小组化教学依靠异质分组(根据技术程度、性格特征、角色喜好等不同维度随机组合)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在互动中帮助同伴共同成长。

以足球“区域防守”为例,教师可以按小组形式,每组包括1 名技高且作为小组长、2 名中等技术水平并担当本组的区域防守角色还有 1 名内向但是善于观察的人作为记录失误点的同学,这4 人进行合作。任务是小组 10 分钟内完成“防守阵型布置-实战演练-失误分析”三个环节,某初中老师发现,技术好的学生主动示范站位与补防时机,中等水平学生反复练习提高防守意识,内向的学生通过记录数据提出“扩大防守范围”等建议,赛后小组共同制定“下一轮防守策略”,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良性循环。

四、精准化评价:从“结果导向”到“过程可视化”的反馈升级

传统体育课堂评价大多采用“达标测试”,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设计精准化评价需通过多方面、过程性的观察与反馈,全方位表现学生的学习状况[2]。

例如,在田径“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建“三阶评价表”:第一阶记载学生最初耐力水平(持续跑步时间等);第二阶注重技术改良(摆臂幅度、呼吸节奏等);第三阶评判意志品质(是否尽力完成全程等)。某初中教师在耐久跑单元里用此办法,每周从“同伴观察记录”“自我反思日志”“教师即时反馈”三方面搜集信息。比如学生A 一开始摆臂僵硬,体力消耗快,老师通过录像回放找出问题,同伴在练习中提醒他放松肩部,学生 A 在反思日志中写道:“今天摆臂更自然了,跑完最后一圈也没那么累了”,这样的评价既让学生知道怎么改,又通过过程性反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正是精准化评价对核心素养发展起到的作用,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初中体育课堂提质增效。

总结:

“四化”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转型,是落实新课标、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教学内容结构化通过构建技术—战术—情境的关联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对运动项目的完整认知;教法学法问题化以真实问题驱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与深度思考;组织形式小组化通过异质分组与角色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社会适应能力;教学评价精准化则通过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林钢.基于“四化”理念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探究——以篮球教学为例[J].体育视野,2025(07):32-34.

[2]田蜜,姚嘉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课堂:基于“四化”转型的教学模式重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5(10):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