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唱响最美的歌声

作者

卢洁丽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321000

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所说:“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最优美的乐器,才能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针对目前歌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呢?以下是我多年歌唱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习方法 巧学唱

小学阶段是歌唱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歌唱习惯是音乐课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不能枯燥的说教法,在常规课堂歌唱教学中,循序渐进小步子教学,从听老师范唱再跟着老师模唱,最后到自信有激情的歌唱。

1.教法得当,提高能力。

首先,小学生对歌唱的兴趣是提高他们歌唱能力的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课前进行有趣的发声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可以用闻花香、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长气息的训练,使其用圆润、清晰、柔和的声音歌唱。

其次,唱歌时避免出现大声喊唱的现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调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开,表情放松,教给他们控制、调整好声音。使他们明白优美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根据歌曲的情感与需要用适当的音量、真挚的情感引出内心的表现。在声音训练与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

2.情感渗透,有效歌唱

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一味的强调训练方法,势必会适得其反。我们知道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

例如,在《顽皮的杜鹃》歌唱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带动学生参与到歌唱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布谷”“小杜鹃”可爱的音乐形象,唱唱很多与鸟有关的歌曲,引导学生参与到歌唱活动中;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关于杜鹃、布谷鸟的视频、图片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鸟类可爱的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音乐形象,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美妙唱 巧铺垫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可见在歌唱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表达是有效歌唱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歌唱教学中,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环节,从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这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美妙歌唱的音乐能力,促进良好的音乐素养。

1.以“语”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自己先要投入角色扮演,运用充满魅力的课堂导语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感的重要手段。如在学唱歌曲《我的小绵羊》时,发现歌曲就是几句简单的重复,如何让它唱得更动听呢?我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个小故事: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大树林旁,住着好多勤劳的牧民,那里的孩子也很能干,周末休息的时候会帮助爸爸妈妈去放小绵羊,可是有一天小主人着急了,怎么了……原来小绵羊都不见了,我的小绵羊呀,你在哪里呀?(教师模仿小主人的样子,以着急的表情呼喊)小主人四处寻找,可着急了,我们来帮助他们吧,(集体起身,一起模仿寻找的动作,并说着寻找的话)你听!小绵羊好像找到了……自然的进入到聆听歌曲的环节,整个过程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了,他们聆听的时候,也就更用心地去感受了。

2.以“趣”导入

小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很有好奇心,模仿能力也强,也是对节拍、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在歌曲知识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节奏学习时,可以通过趣味的角色模仿或传递小游戏等,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让他们易学易掌握。如复习《摇啊摇》这首歌曲时,学生拍手做稳定节拍,伴随伴奏音乐走出稳定的步子进入教室;行进到位置之后,把原先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脚踩恒拍,一部分加进旋律的演唱,另一部分手拍节奏,这样不断变化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先行,内心的节拍感也会越来越稳定。

三、多探索 巧合作

1.课堂器乐辅助入手

听觉上先建立合唱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聆听两种或以上声响,对今后的合唱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心里的音高音准还没建立起来,乐器的伴奏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用打击乐器拍击固定节奏和歌曲进行合作,学生一边伴奏一边聆听,从内心听觉先建立起多声部的音响。

2.层层叠加合作入手

在单声部演唱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多声部合唱教学。在形式上从简单的轮唱、固定音型伴唱到简单的填充式合唱等,由易到难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多声部合唱能力。充分探索多形式“玩音乐”的合唱合作实践:如声势律动的叠加——以脚踏恒拍为基础,叠加拍手、拍腿、踏脚、拍手的声势律动;身体打击的叠加——跟随打击乐器进行身体打击的叠加;旋律的叠加——在歌曲旋律上逐渐叠加两条新旋律。

3.降低难度小步子入手

在小学音乐教材里有些合唱曲较难,久而久之这样的合唱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因此,在进行合唱歌唱教学时,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将复杂节奏音符进行减法,保留歌曲原有的特点,把合唱部分的旋律稍稍进行改编,“小步子”教学稳步提高,通过训练学习合唱声部清楚了,声音和谐音色统一了,表现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也更饱满了,又能收获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总之,歌曲是我们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美育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不断思考和摸索,研究有趣的、可行的歌唱教学策略,有计划地层层推进,增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提升歌唱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歌曲、多声部合唱的学习兴趣,把学习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中,我们“一起”才能遇见最美的歌声!

参考文献:

[1]刘巧玲.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出创造性教学[N].学知报,2010[2]刘亚辉.柯达伊教学体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探索[D].山东大学,2013.[3]潘媛琦.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音乐课程民族化开发中的实践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4.

[4] 鲍晓燕.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