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
郭毅娟
漳州台商投资区实验小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3107
1 优化备课 明确教学目标
1.1 深入研读课标 精准定位教学内容
在《小鲤鱼跳龙门》系列课程设计中,教师首先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研读。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基本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确定了以“整本书阅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选择《小鲤鱼跳龙门》这一经典童话作为载体,旨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封面与目录、预测故事情节等环节,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分析了课标中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细化为认识图书结构、掌握基本阅读方法、体验阅读乐趣等多个方面。这样的精准定位,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1.2 全面了解学情 个性化制定教学目标
为了制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了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兴趣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但阅读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的阅读训练。基于这些学情分析,教师制定了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认识封面、目录等环节,带领学生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二是通过师生共读、猜读部分故事,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预测阅读方法;三是在交流、思考、互动中,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目标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以生为本 落实有效教学
2.1 创设生动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在导读课上,教师通过分享学生课前画的小鲤鱼作品,巧妙引入课题,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了精美的封面和目录,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这种情境创设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书本,一探究竟。在交流课上,教师设计了阅读闯关游戏,将故事情节融入游戏之中。学生通过分组抢答、插图排序等环节,不仅回顾了故事内容,还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与成就。这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
2.2 运用多元方法 促进深度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在导读课上,教师通过师范读、生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言魅力。同时,利用插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故事情节。例如,在讲述小鲤鱼跳石桥的情节时,教师播放了动画视频,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加深了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在推进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通过析人物、联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例如,在讨论小鲤鱼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坚持。这种多元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3 学习指导 突出学生主体
3.1 鼓励学生质疑 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在导读课上,当教师讲述小鲤鱼寻找龙门的故事时,有学生提出:“小鲤鱼们真的能找到龙门吗?如果找不到怎么办?”这一问题引发了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鲤鱼们的信念和勇气,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交流课上,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故事中的疑问”分享活动。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教师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引导。通过质疑和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2 启发自主拓展 充实学习收获
为了充实学生的学习收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拓展能力。在交流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人物名片”制作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人物,制作人物卡片并张贴在学校文化墙上。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将《小鲤鱼跳龙门》中的精神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在面对学习困难时,要像小鲤鱼们一样坚持不懈;在与人交往时,要像小鲤鱼们一样团结友爱。这种启发式的自主拓展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和感悟,充实了他们的学习收获。
4 过程评价 及时反馈调整
4.1 课堂及时评价 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课堂及时评价的运用。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或发表独到见解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出现阅读困难或理解偏差时,教师会耐心引导、及时纠正。例如,在导读课上,当一位学生准确预测出小鲤鱼们将遇到大螃蟹的情节时,教师立即给予表扬:“你真是个善于预测的小读者!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这句话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被认可的幸福,有效树立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此外,教师还利用课堂小测验、阅读记录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会给予额外的奖励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教师会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及时评价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4.2 课后全面评价 指引成长道路
除了课堂及时评价外,教师还注重课后全面评价的运用。通过收集学生的阅读记录单、人物名片、故事续写等作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并在课后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对于阅读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会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书籍,并指导他们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会引导他们多读多想多问,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全面评价的方式,有效指引了学生的成长道路,促进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持续提升。
结束语
“备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策略,强调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学过程的生动实施、学习主体的突出以及过程评价的及时反馈。通过深入研读课标、全面了解学情、创设生动情境、运用多元方法、鼓励质疑与自主拓展以及实施课堂与课后全面评价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些策略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三度”课堂实践探索. 李永华.试题与研究,2025(18)
[2] “示弱”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祝海霞.甘肃教育,2024(23)
[3]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情境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陈景颖.考试周刊,2024(45)
[4] 多元评价视角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汤俊玲.考试周刊,2024(45
【注:本论文系 2025 年度漳州台商投资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改专项课题《基于“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阶段成果,课题批准文号TSQ2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