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读好书
黄美端
福建漳州市长泰区实验小学363999
审视传统的语文阅读教育实践,多数教师将教学重心完全放在教材上,以零碎、单一的形式进行阅读内容的阐述,使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处于浅层的表面,很难建立整体性思维,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发展。因此,为强化学生的阅读品质,应寻求全新育人模式,构筑整本书阅读课堂,拓展教学维度,帮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式与技巧,能主动沉浸式地投入到阅读中,领略整本书内容的含义,实现阅读学习的升华。
一、多读书、读好书——重视因材施教,提供阅读推荐
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存在,教师还应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班级学生的学情予以分析,结合学生的阅读认知、性格喜好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整本书读物。并推荐与其认知规律相符的书籍,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从而在阅读时更加积极,状态更加饱满,且愿意投入更多精力,领会文字传达的思想情感,体会阅读的魅力所在,以此获得文学素养的提升,以期实现启智增慧的阅读目标。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喜好、需求各有不同,教师可在了解他们认知特征、阅读能力、理解层次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和推荐个性化的阅读内容,且阅读内容的推荐要符合现行教材的要求,以免学生阅读一些价值不高的内容,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一,科普爱好者。这主要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喜欢探究新奇有趣的事物,且在阅读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升,面对一些枯燥的科普知识仍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如《这就是物理》《百科全书》等,让他们能了解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他们的阅读探究欲望。第二,文学爱好者。这也是针对一些中高年级且心思比较细腻的学生,他们阅读能力较强,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摘抄、赏析一些优秀的作品,教师可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学作品,让他们能饱含热情地进行阅读。第三,绘本爱好者。该类整本书阅读内容的推荐,主要针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意识薄弱,喜欢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内容,教师可引导他们多阅读一些绘本,如童话类、寓言类的绘本,让学生体会兼具趣味和教育性的内容,有效增强学生的识字量,并发展学生的审美思维。此种个性化推荐整本书阅读内容的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可让他们自主选择想要阅读的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他们能爱上整本书阅读。
二、多读书、读好书——传递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在整本书阅读工作中,一味以陈旧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阅读,不如向学生传递阅读的方式,语文教师应从多个层面切入,持续探究传递整本书阅读技巧的方式。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分享阅读,加深他们的知识记忆,使他们将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其他阅读中,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能动性,升华他们阅读整体的感受,以此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品质,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尊重,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阅读经验的空间,这也是促进其共生共长的有效方式,如在阅读《童年》一书时,教师可让学生课下阅读,自主进行阅读计划的制定,在完成阅读之后,专门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交流和分享,在阅读会上既要阐述阅读心得,还要分享彼此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能相互借鉴、彼此交换经验,获得更好的体会。教师也应认真倾听,给予学生实时指导,充分发挥自身雪中送炭的作用,助力学生能真正掌握可行、有用的阅读方法。第二,教师自身应明确整本书阅读方法,以便向学生传递科学合理的阅读技巧。整本阅读的方式包括多种,如粗读、精读、赏读等,在阅读不同的内容时,应合理选择方法,才能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如在阅读《小王子》一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浏览封面,粗读作者介绍部分及前言与导读,使学生能对整本书内容概况、写作风格以及写作内容有明确认知,大致明确故事人物及具体事件,为接下来的细读,做好充足准备。接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对每一章节目录进行精读,将章节中重要的语句、词段进行圈画,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剖析,还可在旁边做好批注,主要描写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此种粗、细读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学生能高效、高质地完成阅读任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整本书阅读为语文深度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指引,这也是新课标下重要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应积极探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通过尊重个体差异提供个性阅读推荐,传授阅读方法,以及掌握阅读技巧的方式,构筑整本书高效阅读课堂,使他们专注于阅读,并认真进行内容解读,显著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使他们深层领略阅读内涵,感受阅读的快乐和乐趣,获得核心素养的显著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冯烁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5-03-24(A13).
[2]宋丽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J].文理导航(下旬),2025,(03):25-27.
[3]王艳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学习单运用探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5 年度学术成果集.郜城第四实验学校;,2025:2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