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优化问题设计与差异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李赛赛
临漳县邺城中学 河北省邯郸市 056600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学生数学基础、思维能力和学习风格差异显著,传统“大一统”教学模式难以兼顾全体学生学习需求,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学习积极性逐渐受挫,优化问题设计能为学生搭建思维进阶的阶梯,实施差异化教学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深入探索高中数学优化问题设计与差异化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对提升日常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教学更贴合实际学情。
一、设计多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
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讲解函数单调性时提问:“生活中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函数单调性怎样描述变化趋势?”这类问题将抽象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连,迅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思考函数单调性本质,对生活实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刻画,能更好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与判定方法,逐步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场景,加深对概念的直观认知与灵活运用。
设计层次性问题,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需求,数列知识教学中,基础问题设为 “已知等差数列首项为 3,公差为 2,求其第 10 项的值”,让基础薄弱学生通过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中等难度问题设为 “等差数列中第 3 项与第 7 项的和为 20,求其第 5 项的值”,需结合项数关系灵活运用等差数列性质求解,帮助中等水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拓展问题设为 “给定数列前 n 项和满足特定条件,判断该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解题过程中需结合求和公式推导通项,要求具备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思维,激发学有余力学生探索热情,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通过思考与实践得到锻炼与提升。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立体几何教学中提出问题:“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搭建几何体,使其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呈现特定形状,有哪些不同的搭建方法?” 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调动空间想象力,尝试不同组合方式,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开放性问题无固定解题模式和标准答案,学生可按自身理解与思路逐步探索,在尝试与调整中形成独特方案,培养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目标分层是差异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基础较弱学生的教学目标侧重基础知识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三角函数教学中要求逐点记忆基本定义、特殊角函数值和简单诱导公式,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反复巩固,准确完成三角函数基本运算,中等水平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后,结合典型例题解析思路,灵活运用三角函数性质解决综合问题。依据图象特征分析数据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单调性的变化规律步骤求解不等式,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教学目标注重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引导结合实际场景研究三角函数在物理、工程领域的应用,通过专题探究探索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处理三角函数与向量、解析几何的结合问题。
内容分层确保教学内容契合学生实际水平,讲解解析几何中的椭圆时,基础薄弱学生需逐点学习椭圆定义、标准方程推导过程,通过课堂板演的大量简单直观例题,在步骤拆解中理解椭圆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根据椭圆标准方程代入参数求焦点、顶点坐标的基本运算。中等水平学生增加椭圆性质应用内容,结合具体数值利用离心率计算参数求解椭圆方程,依据椭圆定义分析条件解决距离相关问题,优秀学生接触椭圆实际生活应用案例,包括行星运行轨道、光学仪器椭圆反射原理,引导观察探究椭圆与其他曲线位置关系,动手运用数学软件输入参数绘制椭圆并开展参数变化分析等拓展性内容
评价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激励与反馈,基础薄弱学生的评价看重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留意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中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提升的点滴进步,随时用语言和眼神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学习自信心。当他们在课堂上正确解答出一道之前反复出错的基础数学题时,及时给出评价:“你通过课上专注听讲和课后练习,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做得非常好,继续保持!” 中等水平学生的评价兼顾作业与测验的学习成果,看重解题过程中的方法运用和思维提升,解答中等难度数学题提交作业后,评价可以是:“你的解题思路清晰,公式运用得当,步骤书写规范,如果在计算的准确性上再多检查一遍,结果会更完善。”
三、整合教学策略,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问题设计与分层教学有机结合,能发挥更大教学效能,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层次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都有具体收获,数列求和教学中设计一组递进问题:基础薄弱学生面对简单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如 “求首项为 1,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前 10 项的和”,通过课堂例题模仿直接运用公式分步求解,在计算过程中巩固数列求和公式的记忆与准确应用。中等水平学生需解决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某一复杂形式,求其前 n 项和” 的问题,解题时对通项公式结构分析后适当变形,结合题型特点选择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等合适求和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和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
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升教学成效,抽象数学概念可采用直观演示法,讲解函数图象平移变换时,多媒体软件逐步骤动态展示平移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直观看到函数表达式参数变化与图象位置移动的关系,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入,数学定理和公式推导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围绕推导逻辑设置针对性问题引导逐步思考。在教师点拨下自主探索推导思路,逻辑推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复习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按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层次分组,围坐一起共同梳理知识体系框架、总结典型题型解题方法,小组讨论交流中分享思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并调整策略,保障教学策略有效,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反应、作业批改记录错误、阶段性测试分析得分,全面收集学习反馈信息,细致分析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升幅度和学习态度变化等表现,发现部分学生在特定知识点或问题类型上存在普遍困难,及时放缓相关内容教学进度、优化讲解方法,开展针对性辅导与强化训练,教学中发现学生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和最值错误较多,立即增加相关专题讲解和分层练习,结合具体例题分步分析错误原因,帮助理清解题思路,掌握关键解题技巧。
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与实施差异化教学成效显著,多元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探索欲,分层教学方案适配不同学习需求,策略整合直接提升教学质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解题能力同步增强。未来需不断加深两者融合程度,更新教学方法与应用手段,凭借技术构建个性化学习场景,课堂教学效果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帮助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取得更大进步,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J]. 数学教学通讯,2023,(25):34-36.
[2] 李丽。高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策略探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 (29):58-60.
[3] 张峰。基于学生差异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5,(0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