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董晓华 万益嘉
山东大学图书馆
医学文献检索课在全国医药院校开设以来得以长足的发展,但图书馆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与国家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尚有差距,本文将探索如何主动寻求教学改革。
1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
1.1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人数明显下降
当前,医学领域正经历着精准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融合等重大变革。现代医学教育应着重培养信复合型人才,传统文献检索课程暴露的局限性已难以适应这一需求变化。当前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已显现系统性滞后,其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需求。基于历史维度分析,1984-2022 年间课程教材虽逐步纳入计算机检索、信息伦理等内容,但核心模块仍固守“检索工具操作”模式,文献管理、专利分析等实务性内容长期缺位。
在2024-2025 年,随着 Deepseek AI 功能的火爆,部分高校在授课中迅速加入了AI 应用。但有关调研结果显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虽呈现上述变化,但文献管理软件、科研诚信、论文开题等内容随着各种专家论坛与讲座,对学生来说更为专业的讲解获取较为简单,选课人数的下滑的深层原因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没有实现大的跨越式发展所致。
1.2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亟需改革
在“健康中国 2030”战略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质量提升已迫在眉睫。当前课程虽在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案例库更新等方面取得进展,但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仍显滞后,突出表现为三大核心矛盾:
(1)知识体系与临床需求错位。全球医学教育认证体系(WHO-ACGME)新标准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循证实践能力”。现有课程仍以传统检索技能训练为主,未能有效衔接循证医学实践需求。临床医学生普遍存在“会检索不会评估”“能查全不能查准”的困境,对系统评价、Meta 分析等循证医学核心方法的支撑不足。这暴露出传统文献检索教学仍停留基础检索,缺乏对 UpToDate、DynaMed 等临床决策工具的深度应用培训,导致学生难以将文献资源转化为临床决策能力。
(2)知识产权教育严重缺失。当前课程改革尚未将专利检索、药品专利布局分析等纳入教学必修模块,导致医学生在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等环节存在侵权风险。同时现行教学模式缺乏对专利检索(如Derwent Innovation)、技术转化平台(如 Innocentive)的系统教学,导致学生面临“学术型”与“应用型”能力割裂的困境。
(3)智能技术应用深度不足。在医学研究领域,交叉学科融合加速催生新型研究方法。而现行课程体系仍以传统生物医学数据库为主,对预印本平台(如medRxiv)、基因数据库(如 NCBI)、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如ClinicalTrials.gov)等新型资源的教学覆盖不足,制约学生科研创新视野。尽管部分院校引入AI 辅助教学,但多停留在检索演示层面,未形成“智能+场景”的深度融合。
2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育改革与评价的具体举措
2.1 教学内容
教材是文献检索教学的依据,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至 90 年代中期出版的医学文献检索教材,主要以《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实习与指导》为主,即教学重点偏向介绍文献检索基础理论。随着文献资源加速数字化和检索平台日趋智能化,传统网络检索的知识和技能受到冲击。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强调对数字信息的获取、评价和再组织能力培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在案例选取时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促进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的融合,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应纳入教学美容。
2.2 教学方式
2.2.1 课堂 LBL 与 PBL 相结合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传统授课主要模式,占比超过 80% ,该模式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教学内容,信息传播量较大。但由于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应侧重医学人才培养中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灵床问题的能力,引入问题式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交叉使用混合式教学效果更为凸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同时结合长江雨课堂分组讨论,通过将 PBL 与 LBL、混合式、长江雨课堂不同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实现自主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2.2 分级教学
把“科研导入法”贯穿于整个文检课教学之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培养方案,将情报意识的培养、现代检索方法与技能的提高实施于检索实践之中。
对本科生的教育以检索教学和图书馆利用为主,采用“topic”(主题) 的教学方式调动、激活本科生的信息需求。理论课中检索理论介绍普及后,让学生提出医学专业检索实际问题并围绕“如何解决”拓展文献检索,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检索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快速完成一篇简短的“outline”。把传统教学改革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研究生的教育,则围绕研究生和其导师的“课题”开展设定目标,让每名研究生以“实际问题”作情报调研。要求他们熟练使用各类医学专业数据库,掌握检索技能,精准制定检索策略。同时,要求学生对检索结果开展比较、分析、筛选、获取文献,进一步完成“课题”的综述或开题写作,并初步确定研究课题的创新点。
2.3 课程质量评估
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质量评价是对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医学文献检索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可从课程规划与管理、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全过程方面予以评估。评价结果等级的划分原则上可以设定为5 级,包括优、良、中、及格和不合格5 个等级。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评估应包括教师、学生2 个维度分别涉及的不同指标。
3 展望
在“健康中国 2030”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医学文献检索将在构建“临床需求导向+智能技术赋能+知识产权护航”的新型课程体系基础上,通过教学内容重构、方法创新和评价优化,推动课程向数字化、思政化、实践化方向转型,并形成教学闭环改进机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精准医疗时代“临床-科研-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挑战。
基金资助:
1.山东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医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023Y275
2.基金来源: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创新战略背景下知识产权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20902728300623)